
茯生山野,苓聚天华。近日,我们做了一件很“潮”的事情,邀请经销商代表和网络达人,一头扎进大别山——邀请他们不是去景区打卡,而是挽起裤脚,当了一回“茯苓采挖体验官”。
当他们脚踩松软的沙壤土,亲手从地里像“开盲盒”一样,挖出一个个裹着泥土的褐色“宝藏”时,所有的疑问都烟消云散。他们带回来的不只是一身泥土气息、一身茯苓芳香,更是一个清晰的答案:仲景把茯苓基地选在岳西,不是偶然。

岳西县是仲景自建六大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自古就有“江北药库”之美誉,2002年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那么,这片土地为何能赢得如此美誉,又凭什么成为茯苓的“道地产区”?答案,就藏在茯苓那近乎挑剔的生长习性里。
好茯苓是山水惯出来的
茯苓这东西必须依附着松木才能生长,是个离不开松木营养的生物。所以,它的生长环境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合适的海拔气候、透气的沙壤土、以及大片大片的松林。放眼全国,岳西正是少数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地方之一。

它偏爱这片“海拔”:岳西位于大别山腹地,平均海拔600-1000米,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独特的温凉气候和湿润环境使其成为茯苓生长的理想之地。
它钟情这方“水土”:这里特有的沙质壤土,疏松透气、排水极佳。这保证了茯苓在地下生长的时间里,既能“自由呼吸”,又不会因积水而腐坏。

它需要这片“松林”:茯苓不是独立生长的,它必须依松木而生,它的生长需要依靠菌丝体分解吸收松木中的精华。岳西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6.6%,这种茂密的松林,为它提供了最纯正的生命源泉。
所以说,岳西的茯苓,从根子上就带着“道地”的基因。我们选的,正是这片山水无法复制、也无法催生的天然禀赋。
好茯苓是靠人守出来的
在岳西,茯苓的珍贵,不只在于天地滋养,更在于人的坚守。这里的茯苓种植史,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间,距今已经有几百年,在康熙年间便尊称为“贡苓”,代代相传的老“松腴培养术”至今还在基地延续。

仲景宛西制药自2008年开始,就在岳西建立茯苓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采用“四免一提高”(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培训、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及高于市场收购价收购),对基地农户进行帮扶,使得他们从“靠经验”成为“懂标准”的产业农户。
一方面,“守”住了公司收购茯苓的质量稳定性;另一方面,“守”住了农民的钱袋子,直接带动基地农户增收。
这份坚守远不止种植环节,更延续至采收加工,要将这“土疙瘩”转化为济世良药,还要经过一番严格的锤炼。

削皮:由人工使用小刀,慢慢削掉粗糙的外皮,露出内里雪白坚实的“真身”。

切片:将削过皮的茯苓,送入机器,切成厚薄均匀的茯苓片,再由人工将断面中的瑕疵剔除,再次送入机器切丁,切过丁的茯苓断面光滑,色白如雪。
晾晒:借助阳光和暖风,在温和的环境下慢慢逼走水分。

色选:优质和非优质茯苓通过色选机,自动进行筛选,经过高标准筛选下来的茯苓才会被包装成成品,进入仓库,流入药柜。


好茯苓用在经典名方里
“土里生白玉,地下长黄金”,是岳西茯苓最生动的写照。然而,天地孕育、匠心守护的道地好茯苓,最终的价值在于成为守护健康的良药。从这片灵秀山水间采挖、加工的岳西茯苓,被我们用于经典名方之中。

像仲景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香砂养胃丸、归脾丸、逍遥丸、明目地黄丸,都融入了这味来自大别山岳西道地好茯苓。

仲景宛西制药选择在岳西建设基地,就是因为这里汇聚了天赋的山水和现代的匠心。“药材好,药才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贯穿于每一味中成药整个生命历程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