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付:《中国周刊》是我职业生涯最后一个梦想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13/05/07
1400
分享:
       主持人尹俊:朱先生像一个大磁场,能够把很多很优秀的人吸引到您的周围,包括您提到的朱学东先生,您离开《京华时报》的时候,他还当《南风窗》的总编辑,现在已经招至您的麾下,帮助您筹备《中国周刊》,这中间是什么过程?

  朱德付:不能说我把学东招至旗下,只能说是我跟学东风云聚会,学东心有情怀,是比较古典的传媒人,和很多传媒人相比,他更古典一点,更专注一点,更具有专业精神,是我十分敬重的传媒人。这次合作共事很偶然,如何办报纸我很熟悉,办杂志我不是很熟悉,我敬重的杂志人学东是一个,我希望学东过来一块儿共创大业,学东很痛快的就加盟。

  主持人尹俊:价值观念比较接近。

  朱德付:非常接近,责任、理想都相同,我们是很好的朋友。

  主持人尹俊:有共同的理想能够把杂志办好。

  您说过一句话,记者可以没有经验,但是不可以没有激情,很多人其实也很想加入到您的团队当中来,您比较青睐的记者是什么类型?

  朱德付:我过去说记者可以没有经验,主要是对都市报的记者来讲。因为都市报对记者专业的要求不是很高,一个人只要充满激情、充满理想,他就可以做好他的工作。但是对一个杂志来讲,尤其是《中国周刊》这样一个高端杂志来讲,激情和经验同等重要,因为你没有经验不足以进行专业的操作。如果没有激情,你可能纯粹地沦为技术型地去敷衍工作、敷衍版面。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文化底蕴的杂志,你想做更强、更大的杂志来讲,两者缺一不可。

  对《中国周刊》来讲,不能简单地仅仅强调激情,激情可能会成为匹夫之勇,我们可能更强调一些经验,强调专业的精神,专业的水准,去做专业的事情。

  主持人尹俊:现在要专业一些。

  朱德付:要专业了。因为杂志是非常专业的,杂志相对于报纸来讲专业得多。都市报可以粗糙一点,杂志需要优雅的阅读,杂志的从业者相对来讲比都市报要求更高。

  主持人尹俊:激情还要有。

  朱德付:如果没有激情,沦为技术工具,杂志就没有精神。

  主持人尹俊:您刚才既然提到情怀了,朱学东先生提到传媒业的拐点无可改变地到来了,绝大部分媒体已经向权利和商业投诚了。作为资深传媒人,现在是不是要重新呼唤传媒职业道德的时候了?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