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购买了一辆家庭轿车。这天他像往常一样驾车上路了,可是不知怎么回事,他发现交通标志突然消失了,迎面而来的汽车一晃……交警勘察事故现场时发现,李先生的轿车轨迹有问题。李先生说,他当时一子晕了。可是,他并没有喝酒,那问题出在哪里?最后还是医生帮他找到了答案:“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会导致服用者视觉障碍和突然疲倦,有些止痛药还会引起感觉功能紊乱。”原来,李先生这几天正头痛咳嗽,他所服用的止咳药和止痛药产生的副作用,使他不幸成为交通事故的肇事者。
抗组胺药具有组织感受器阻断效果,用来治疗感冒症状如鼻塞、流鼻水、打喷嚏,有防止皮肤瘙痒的效果。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报告披露了服用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对驾驶行为有损害。正在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不得驾驶机动车”。一份有关在致命性交通事故中用药情况的调查表明:在药后驾车的人群中,用抗抑郁镇静剂的事故率达97%,服用大麻酚镇吐剂的事故率是90%。另一项是抗组胺药,造成事故率为72%。而饮酒后驾车的事故率是87%。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药后驾车的危害,而近几年,药后驾车司机发生交通事故的比率比未服药正常状态下开车的司机高出许多倍。药后驾车已经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