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职场压力最初表现 过半白领职业困惑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09/07/23
1650
分享:

    相关提示:专家介绍,职场心理压力分3个阶段,呈现不同的症状:第一阶段是躯体症状,会产生失眠、焦虑、多疑、胃口差等情况;第二阶段就会产生退缩性行为,表现为不愿上班、无端请假、不愿意参加各类社交活动等;最后一个阶段会产生攻击性行为,比如火气大、矛盾多、破坏性强,甚至产生自残、自虐或者自杀倾向。

    “35岁临界点”现象蔓延,升职与不升都痛苦IT业的职业压力在各行业中一直处于高位,70%的人35岁后不再从事IT行业,于是有了IT“35岁临界点”之说。35岁时IT从业者常常要面临一个转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开始跟不上新员工,除了少部分能进入管理层的员工,大部分人都要考虑转行问题。

  除IT行业外,很多其他行业的职业人都认为,如果到了35岁还没有获得升迁的机会,这辈子就很难出头了。

  博士毕业3年的陈原最近几次在车上痛哭失声。使她变得极端焦虑的原因,是即将到来的一次竞聘。

  他工作的研究所目前正在改制,要竞争上岗。陈原的研究方向比较偏,如果竞聘中没有胜出并获得项目带头人的资格,她就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专业加入别人的课题组,甚至有下岗的危险。这使在单位一直活得比较边缘的陈小姐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职业危机:“这次拿出来竞聘的只有12个职位,报名的其余30多人都比我资格老。我知道肯定赢不了,可又不甘心学了十几年的东西就这么废了,真是绝望啊。我每天惟一高兴的事就是睡觉,可以什么都不想。”

  而很多35岁左右,已顺利升入中层的人,也正处在职业敏感期。中科院心理所对不同职业群体压力水平的统计显示,中层管理人员的压力排在第一位。

  某知名通信公司云南分公司的行政助理王小姐最近被升为分公司经理。“升职之后,工作的性质、压力立刻不一样了。以前我只负责财务、仓库管理等工作。现在我除了这些工作,还要对手下的8个员工负责,并经常跟其他分公司经理交流,撰写周报、月报、年报,参加电话会议。这些工作中,管人是最难的,如何在同事中树立威信,实现身份转换,是我最近一直在想的问题。”

  北京某公司的项目主管高先生则告诉记者:“做到中层以后,压力明显增加了,我们业绩不好就会明显影响收入。私企的老板对中层管理人员十分残酷,我们一个大区经理因为业绩出色被调到北京片区做项目,半年后因为没有做成功就被降为底层员工。”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