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许多人经常整日手脚冰冷,气色不佳。即便身上穿着厚实的衣服,仍然能够感觉到手脚冰凉。那么,该如何做有助于改善呢?
生活习惯
1.重点部位保暖
头颈部:头部是“诸阳之会”,颈部有大椎穴,若稍不注意就极易受风寒,因此,出门务必戴帽子、围巾。
腰腹部:腰是“肾之府”,腹部有丹田,是元气所在。穿长款外套或佩戴护腰、穿高腰裤,避免穿低腰裤露肚脐。
脚部:“寒从脚起”。穿上厚袜子和保暖的鞋子,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泡脚。
2.早睡晚起
冬季应顺应自然“藏”的规律,避免熬夜耗伤阳气。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
3.环境调节
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与室外温差过大,当心容易引发感冒。
晴天时多开窗通风,让阳光照进室内,人也应多去户外晒晒太阳,尤其是背部,有助补充阳气。
饮食调理
1.适当多吃温性食物
多吃温性食物如葱、姜、蒜、花椒、韭菜、羊肉等。
食疗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经典御寒药膳。当归活血补血,生姜温中散寒,羊肉暖中补虚。
红糖姜枣茶:生姜3-5片,红枣5-6颗掰开,加水煮15分钟,加入适量红糖。有助于驱寒。
2.避免寒凉
冬季尽量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生拌凉菜。
少吃寒凉的食物,如西瓜、苦瓜、螃蟹、梨等。如果想吃,务必煮熟或蒸熟,并搭配姜蒜等温性调料。
适当运动
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选择温和、有节奏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但需注意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不宜大汗淋漓,微汗即可。
中医调理
从中医角度看,怕冷多是“阳虚”或“气血不足”的表现。
肾阳虚: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多。可对证服用桂附地黄丸或右归丸;


脾阳虚:腹部冷痛、肢冷便溏。可对证选择中成药如附子理中丸;

气血两虚:除了怕冷,还伴有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乏力、心慌。 可对证中成药如十全大补丸、归脾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