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仲景养生>养生常识

防中暑以“健脾胃”为主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14/07/18
1099
分享:
    夏季最易导致人体发病的气候因素为“暑气”,体内水分快速流失,若未及时补充会造成人体血容量急剧减少、血压下降,出现异常口渴、心跳加快、疲倦、四肢无力、头晕、头痛、恶心等中暑症状。

    从中医角度来看,夏季时人体脏腑之气属于“脾胃之气”,亦即人体的消化功能。夏季气候为“湿气”与“热气”,虽然清凉解暑的饮食可纾解暑气,但食用过多会结合环境中的“湿气”,造成脏腑脾胃之气的损伤,出现胃肠胀气消化不良或腹泻、体力降低、疲倦、全身肌肉沉重感、容易出汗、眼袋肿大等“脾湿胃寒”症状。

    烹调加点醋

    夏季饮食调养不宜过度温燥进补,宜重“健脾胃”。可多摄取清凉解暑的食品,如苦瓜、冬瓜、黄瓜、白萝卜、茄子、莲藕、莲子或西瓜、椰子、水梨、蕃茄等蔬果。绿豆汤有清热解毒功能,红豆汤、薏仁汤有利水去湿效果;大汗后可适量摄取酸味食物,如柠檬汁、乌梅汁、山楂、菠萝、奇异果;煮菜时亦可加入少量的醋,不仅开胃,更能以酸味敛汗,达到“敛肺生津、收耗散之气”之功效,避免体液流失太快。

    刮痧要量体而行

    古籍记载夏季宜“早睡早起”,切忌熬夜增加燥热,午时是“手少阴心经”经气盛的时间,暑热易伤“心气”最好能小睡片刻,并做适度的户外运动,但要注意充分饮水及通风良好,避开高温时间。若出现头晕、想吐等轻微中暑现象,可在颈部的风池穴两侧以刮痧板涂上润滑油自上往下刮痧,以略微出痧为度,让热气透出来可缓解症状,但切忌刮痧过度,造成皮肤损伤而感染。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