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药品>补益类>右归丸

什么时候服用中药最合理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10/07/05
2824
分享:

    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有一定的节律性。顺应生物节律的变化,因势利导,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时间服药,可以有效减少中药的不良反应,充分调动体内对抗疾病的积极因素,有助于增强药力,获得最佳疗效。 

    可以根据疾患所在的部位确定服用中药的时间。一般而言,在胸膈以上的疾病,如肺脏、头面部疾患,最好是先进食后服药,这样可以使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向上走,更好地接近病位;对于胸膈以下的疾病,如脾胃、肛肠处疾患,最好是先服药后进食,这样使有治疗作用的物质能够下沉靠近病灶,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如果病在四肢血脉,则最好选择在早晨空腹服药,因为空腹时胃中内容物少,方便药物消化吸收,而且清晨四肢血脉充盈,血流速度快,又有助于中药中的有效物质输送到病灶,更快地发挥作用;病位在骨髓的患者,应选择在晚上吃饱了饭以后服药,这是因为骨髓吸收缓慢,晚上人体代谢活动缓慢,但生长激素分泌旺盛,有助于中药缓慢吸收,而且饱腹能保持药效持续长久。

    按照中医时间医学的理论,人体十二脏的气血运行与时辰(十二地支计时)密切相关,即在某个时间段进食某类中药疗效最好。因此,补肾(阳)药、行水利湿药和催吐药应在清晨服用。因为,早上5:00-7:00时为肾脏所主,这时服用肉桂、附子、巴朝天、肉苁蓉、仙灵脾、鹿角胶、仙茅等补肾(阳)的中药,或饮用肾气丸、右归丸等补肾(阳)的方剂,能增强药效,更利于治疗面色苍白、体寒肢冷、腰膝酸软、下肢软弱无力、小便不通畅或次数多、阳痿早泄等肾(阳)虚衰性疾病。清晨人体阳气升发,在这时服用获苦、泽泻、猪苓、桂枝、白芍等行水利湿的中药,或饮用五警散、猪苓汤、真武汤等行水利湿的汤剂,可使水湿随着阳气升腾汽化,消除停留在体内的水湿,很好地改善水肿、腹泻、肢体麻木等水湿内停的症状。同时,痰涎、浊物等的排出有赖于肠道和呼吸道肌肉的蠕动,而支配这些肌肉的植物神经在晚上兴奋,经过一个晚上的努力,到早上已经将多数痰涎、浊物驱逐到咽喉等处,这时食用催吐药,显然更能加速痰涎、浊物的排出,更好地治疗胸膈满闷、气上冲胸等由于痰涎、浊物积聚引发的疾病。

    快到中午的时候,阳气升腾的力量最强大,这时服用发汗解表药更有利于将致病的外邪驱逐到体外,从而提高麻黄、桂枝、基本、细辛、桑叶、菊花等发汗解表药的疗效,消除头痛、鼻塞、流涕、发烧、怕冷等感冒症状。到了午后,阳气逐渐潜藏,阴分开始主令,此时服用发汗解表药,很容易导致发汗太过,引起阳气外泄,损伤人体正气,降低身体的免疫力。此外,午前服用益气升阳药,使药物随着阳气升发,更有利于治疗疾病。

    至于驱虫和泻下药则适宜在夜晚空腹服用。因为晚上饥饿的寄生虫会四处觅食,此时服药便于虫体与邪气及时排出体外,可提高药效。由于21:00-23:00是肾脏功能最虚弱的时候,因此这时服用滋养阴血药,能加快吸收,更好地发挥药效。

    至于安神药则应在临睡前服,以便卧床后及时进入睡眠状态,如果提前服用,会影响工作和生活,特别是驾车和从事高空作业的人,更应该避免白天服用安神药,防止瞌睡难忍引发事故。

    上述服药时间只对一般情况下治疗常见病而言,如果遇到猝然中风、误食毒物等病情特殊的患者,就不能拘泥于上述时间,而应该立刻服药;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只要有需要,也应打破一天只服用1剂中药的常规,采取一连服用2剂以上中药的方法,或间隔4小时服药1剂,甚至频繁服用,昼夜不息,才不会延误治疗。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