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的处方是从哪儿来的?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12/05/11
13415
分享:
     六味地黄丸最早见于宋代太医丞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原名地黄圆(丸),因其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六味药材组成,其中以地黄为君药,后世逐渐形成了“六味地黄丸”之名。

    六味地黄丸创制之初,用于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不良,“五迟五软”等症,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六味地黄丸逐渐应用于成人,治疗肾阴虚出现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潮热盗汗,消渴等症,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六味地黄丸逐渐从儿科淡出,成为滋阴补肾的千古名方。

    六味地黄丸虽出自钱乙的著作,但其配方却是钱乙将前人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减去附子、桂枝,易干地黄为熟地黄而成。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