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不同剂型特点比较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15/05/06
7756
分享:
    众所周知,六味地黄丸是一味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组成的传统中药。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六味地黄丸共有水丸、水蜜丸、片剂、硬胶囊、软胶囊、滴丸、浓缩丸等多种不同的剂型。那么,这些不同剂型的六味地黄丸有没有区别呢?且听小编我慢慢道来。





    不同剂型制作工艺区别

    大蜜丸、小蜜丸:把六味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匀,每100g粉末加蜂蜜80-110g与水制成大小球形药丸。

    优点:崩解缓慢,作用持久;蜂蜜可加强滋补之功效。

    缺点:服用量大,服用不方便,含糖量高。

    水丸:把六味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匀,用水来黏合制成药丸。

    优点:服用易崩解、吸收显效快。

    缺点:服用量大,服有不方便,贮存易霉变,保质期短。

    片剂:把牡丹皮、山茱萸、茯苓磨成细粉,将熟地黄、山药、泽泻水煎浓缩成膏,最后将粉膏混合,压制成片剂。

    优点:服用方便。

    缺点:添加有黏合剂,溶解慢,显效慢。

    胶囊:将牡丹皮、山茱萸、茯苓粉碎成细粉,熟地黄、山药、泽泻水煎浓缩成膏,将粉膏混合,粉碎成颗粒再装入胶囊中。
优点:服用方便,服用量小。

    缺点:制备工艺相对复杂,价格相对高。

    浓缩丸:山药、部分山茱萸按比例进行超微粉碎,混合均匀,牡丹皮蒸馏提取丹皮酚,再将熟地、泽泻、茯苓、山茱萸与蒸馏后的牡丹皮混合置多功能提取罐内,加水煎煮提取两次,再进行真空减压低温浓缩成清膏,与药粉充分混合后制成浓缩丸。
优点:服用量少,服用方便,吸收好,显效快。

    缺点:药材处理、粉碎和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要求高。

    剂型需要根据药物性质来选择

    大蜜丸、小蜜丸、水丸属于传统工艺,是以药材原粉混合了水或者蜂蜜做成中成药,而片剂和硬胶囊只是对部分药材进行了提取,因此药物的吸收度较差,会影响药效。同时这些传统的剂型都没有对牡丹皮中的挥发性成份进行提取,而且这些传统剂型还有一个缺点:保质期短。

    较胶囊属于现代工艺,且服用非常方便。但在软胶囊的生产过程中,除牡丹皮提取了挥发性成份之外,其余五种药材都是采用乙醇提取,这与传统的水提的方法有很大的差异,而乙醇提取是不是适合六味地黄丸的生产工艺还很难确定。另外,要制成较胶囊,必须把提取出来的成份加入植物油中,而任何的植物成份都有其性味、作用,这样也影响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滴丸服用量更小,服用更方便,但在生产的过程中,也存在损失水溶性成份的问题。滴丸针对每味药材提取其有效成份,整个过程没有类似煎煮汤药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缺失,极有可能导致药效的改变。

    相对之下,还是浓缩丸更适合六味地黄丸。浓缩丸可以说是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综合来说,浓缩丸共有以下几个优点:利于吸收、不含糖分、服用方便、保质期长。

    六味地黄丸浓缩剂型品质有保障

    不同剂型药物的加工制造工艺均有一定差异,有的差异会很大,对药物稳定性、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有一定的影响。

    宛西制药做为全国最大的浓缩丸生产企业,研究开发适用中药浓缩丸剂特点的混合、干燥、整型、包装等设备。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技术,在药材提取、浓缩过程对提取浓缩罐内温度、蒸汽压力、药液pH值、药膏密度等参数进行控制,保证浸膏质量的稳定性。采用了真空上料、三维混合、多层微波干燥、离心选丸、自动包装等多种创新技术和在线检测、光电感应、视觉传感、自动剔除等现代质量控制手段,在关键工序全面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在线检测技术;实现浓缩丸生产过程中“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指标控制”的整体质量保障运作模式。

    因此,面对同一种药物的多种剂型,消费者的选择出发点,首先是满足疾病需要,如糖尿病患者不能选用蜜丸,长期慢病患者建议选用丸剂而非胶囊剂型,因为“丸者,缓也”,丸剂作用持久,适合慢性病患者服用。其次要看个人喜好。但是有一点需要提醒,药品不同一般商品,买件便宜衣服顶多是不好看,损失不了什么,药品若是一味追求低价,吃到的药不一能治病,还有可能误病。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