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中医药>中药经方

医方医著荫后人 医术医德泽万代

来源:南阳晚报发布时间:2011/11/09
2365
分享:
    为迎接第十届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的到来,宛西制药慷慨捐资用于雕塑医圣张仲景青铜像、十大名医的汉白玉雕像。如今,在医圣祠前院,十大名医的雕像,巍然屹立在张仲景青铜像周围。

  医圣祠副馆长张兼维介绍,十大名医塑像是上世纪90年代雕塑的,由于当时条件所限,使用的材质较粗,新的十大名医汉白玉雕像,依原来塑像的形象和风格重新雕塑而成。他们都是中医学历史上有重大贡献的人。他们医术高明,开创传统医学的诸多先河;他们医德高尚,传承华夏民族的优秀品德;他们著书立说,书写国医之体的清晰脉络。他们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神医扁鹊、药王孙思邈、药圣李时珍,也有研究、传承和发扬仲景医学的王叔和、成无己。

  在第十届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即将拉开帷幕之际,小编书写此文,只为缅怀先贤,激励后人。

    ○远古医学家岐伯
  岐伯是中国远古时期最有声望的医学家。

  善于思考的岐伯,喜欢观察日月星辰、风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后见许多百姓死于疾病,他便立志学医,寻访良师益友,成为名震一时的医生。

  黄帝为疗救民疾,尊他为老师。《黄帝内经》的多数内容,即以他与黄帝答问的体裁写成。所以,记载岐伯的最早的文献是《黄帝内经》,后世也把中医称为“岐黄之术”。

  ○神医扁鹊
  扁鹊,真实姓名秦越人,战国时期名医。因为“扁鹊”是古代医术高超者的一个通用名词。这个出生在卢国、名叫秦越人的医生,因医术高明,学识渊博,走南闯北,治病救人,而顺理成章地被尊称为“扁鹊”。

  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他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

  中国传统医学的开山鼻祖和中医理论的奠基人,神医扁鹊当之无愧。

|  ○医学家医和
  医和,先秦时代的医学家,中国古代朴素哲学的奠基者之一。

  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晋平公生病,医和奉秦景公之命去给他治病。医和对晋平公说:“你的病不能治了。这叫亲近女色、病如蛊症。”在医和对晋平公的谈话中,除了仔细的解释了“蛊”病的各种含义外,他还使用了阴阳、四时、五行、五声、五色、五味、六气等中医病因学和诊断学的概念,对后世中医的理论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外科鼻祖华佗
  华佗,东汉末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由于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华佗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创造了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今天,我们用“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华佗影响之深远。

  ○针灸始祖皇甫谧
  提起针灸,不能不念起皇甫谧;研究中医,不能不研究皇甫谧。

  作为魏晋时期伟大的针灸学家,皇甫谧,在医学、文学、史学方面都有建树。由于自己身患疾病,皇甫谧也酷爱阅读医书,编成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为研习针灸学的必读课本。

  除《针灸甲乙经》外,皇甫谧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等书,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  ○《脉经》作者王叔和
  王叔和是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

  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

  王叔和搜集了散失在民间的张仲景的论著,通过整理修复,将《伤寒杂病论》再现并保留了下来,就

  是流传至今的《伤寒论》。

  王叔和在吸收扁鹊、华佗、张仲景等古代著名医学家的脉诊理论学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的脉学专著——《脉经》,使脉学正式成为中医诊断疾病的一门科学。

  ○预防医学的先驱葛洪
  东晋名医葛洪,是预防医学的先驱和化学制药的鼻祖。

  葛洪著有《肘后方》,意为可以备在肘后的应急书。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这都是他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葛洪的《抱朴子》是一部最早详述原始化学的著作。

  在世界医学历史上,葛洪还第一次记载了两种传染病,一种是天花,一种叫恙虫病,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药王孙思邈
  这位唐代医学家,是十大名医中唯一一个百岁老人。

  孙思邈自幼聪明过人,日诵千言,被赞誉为“圣童”。18岁,体弱多病的他立志学医,20岁即为乡邻治病。

  孙思邈深入研究经典医学,格外重视民间验方,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堪称张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药的先驱者。他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这两部60卷的巨著,合称为《千金方》,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孙思邈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  ○伤寒学派成无己
  研究、注解古代经典医学著作,是金代医学家成无己最显著的成就。

  因出生于世医家庭,成无己自幼攻读医学,遍览经典著作,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皆有研究。张仲景的《伤寒论》,虽是“医方之祖”,但由于内容深奥、无人注解,传播受到影响。成无己毕生致力于仲景之学,著出《注解伤寒论》十卷、《伤寒明理论》三卷及《药方论》一卷。

  他是第—个全面注解《伤寒论》的医家,对《伤寒论》的广泛流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我国古代伤寒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

  ○药圣李时珍
  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出生在医药世家。祖父是“铃医”(即走乡医),父亲是当地名医。

  家学的影响,让李时珍意识到 “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穿上草鞋,背起药筐,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

  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许多疑难问题后,他于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这部52卷约有200万字的图书,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被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