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中医药>中药经方

轻信偏方当心耽误病情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11/07/20
2146
分享:
    中医意义上真正的偏方,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对特定人群有效的方子。偏方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是中医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它并不是中医治病的主流。

  实际上,主流医学界对偏方并非一味排斥,甚至有个别偏方经过漫长的时空洗礼,由“偏”转“正”,被药企开发成药品走上了主流。比如,西瓜霜含片就是源自清朝名医顾世澄的一剂偏方;阿司匹林的诞生则与柳树皮能退热的发现有关。李忠认为,偏方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日常生活中总结的。如萝卜平气、艾叶驱蚊等等,这些是解决日常问题的小方法。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要视个人体质、具体情况而定。

  古书或民间流传的。此类偏方年代久远,且存在地域差异等问题,有些已被淘汰,但有些仍在发挥作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医师黄金昶教授就爱用古书上的“蜜煎导法”治疗便秘。而用麸子、乌头等治疗风湿病在南方会有效,到了北方则会“水土不服”。

  商业炒作,纯属杜撰的。这几乎是目前广大百姓接触最广的,主要来自网络、书籍等宣传炒作。譬如有本肿瘤方面的偏方书籍,里面均是个案记录,却未见一个病理诊断报告、具体治疗过程,科学性无从谈起。

  李忠、黄金昶均指出,有些真正意义上的偏方在临床还是能解决一些问题的,但他们只会在判断无害的前提下谨慎使用,并根据经验去尝试和总结,而不是随意给患者使用。

  尽量不要迷信偏方


  “中国人对偏方有点太迷信了!”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主任医师吴海云教授说。其实,偏方在国外也曾流行,不过近几百年来,他们通过对偏方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是无效的,而我国这项工作尚未受到重视。令专家担忧的是,“中医偏方”已成商家牟利的幌子,他们以“一招见效无需上医院”、“治愈”绝症等口号,将病人拉离正规治疗的轨道。那么,面对各种渠道而来的“偏方”,你该如何对待呢?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偏方尽量别信。李忠、吴海云等专家表示,多数偏方是没有效果的,即便有效也不会有宣称的那么“神奇”。如果没有中医理论或科学依据证实,就应保持慎重。

  确诊后要到正规医院治疗。现代医学对很多疾病已经有了很好的治疗方法,以高血压来说,已有不少降压效果不错且副作用小的药物,有些患者轻信偏方,反而耽误治疗,导致病情恶化。

  满足两原则可尝试。吴海云认为,对于治疗无望的重症患者来说,若为求心理安慰,满足两个原则可去尝试偏方:一是不用花大钱购买;二是没有毒副作用。有很多偏方号称“以毒攻毒”,食用含剧毒物质,很容易出生命危险。

  使用前要咨询医生。医生在多数情况下能告诉你,“偏方”中的药物或其他方法有无毒副作用。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