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华医药史上,历代名医灿若星辰,他们或因高超的医技,或因慈仁厚爱的医德,或因创书立著的学术贡献而被后世所称颂和敬仰。其中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因其著述《伤寒论》创立辨证施治的临床治疗原则,以及留下很多泽被后世的经方典剂,而成为中医药历史长河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并被后世医家尊称为“医圣”。
世人皆知张仲景是位历史名医,皆知他留下了传世医学巨著《伤寒论》,但张仲景“医圣”之称的来历,却并非人尽皆知。
《伤寒论》因确立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也就是现代中医学上的临床治疗原则,被认为是中医诊疗的灵魂所在而深受历代医家所推崇。《伤寒论》在方剂学上同样也做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269个简洁、有效、实用泽被后世的方剂,如人们熟知的麻黄汤、桂枝汤、白虎汤、大小柴胡汤等,至今在临床上仍被广泛应用。经典补阴方剂之祖六味地黄丸即是由北宋太医丞钱乙依据张仲景的肾气丸创制而来,历经1800多年的历史检验而不衰,依然为现代人所熟知和青睐。南北朝名医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称“惟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千金翼方》中载唐代名医孙思邈 “至于仲景特有神功,莫测其致,所以医人,未能赞仰”。元代朱丹溪:“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清代名医陈修园“至仲景专以方药为治,百集群圣之大成。医门之仲景,即儒门之孔子也”之语,使“医圣”之称随之广为流传。
当然,张仲景和《伤寒论》留下的学术思想和文化价值,远非一个“医圣”的称谓所能表达。对仲景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弘扬,仲景经方的整理和开发应用,仲景文化的传播推广,使“医圣”之光更加辉耀后世,更需要我们现代人的积极行动和努力付出。我们欣喜地看到,地处医圣故里的河南省宛西制药,多年来坚持以“突出继承和弘扬张仲景医药文化”为己任,以“承医圣精华、造仲景名药”为理念,高擎“仲景”大旗,设立仲景经方药研究开发公司等开发平台、打造仲景之光紫铜文化浮雕墙等展示平台、搭建仲景医药文化节等文化传播平台,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医圣”学术思想和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创新。
我们也祝愿,在新的一年,在未来,宛西制药能将“仲景”的大旗擎的更高,将“医圣”之光继续发扬光大,让“医圣”之泽惠及更多现代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