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洛阳还没有多少景点供游客看花。我们常去的基本都是离家不远的王城公园。每年牡丹开花的季节,父母都会抽空带我们去看,去之前,他们必定要给我们换上漂亮干净的衣服,自己也收拾打扮一新,一家子体体面面地走进公园。
一进公园,很快就出现了分歧。哥哥急着看动物,姐姐想去放风筝,我闹着要去游乐场。父母却一致表示:“先去看牡丹!”
“哪有人不喜欢牡丹的?花美、气香,闻闻牡丹对身心有益。”做教师的母亲总爱用在学校教育学生的口气说我们。怕惹父母生气,我们只好乖乖地跟着他们挤进看花的人流里。
那时的我们一个比一个淘气,都很不耐烦父母让我们规规矩矩地站在牡丹丛间对着镜头傻笑,总有各种理由跑散了,让父母一身汗水地跟在我们身后追,赏花的闲情便这样被淘气的我们搞得一塌糊涂。好脾气的父母想把我们聚在牡丹丛中照张相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1983年起,洛阳有了牡丹花会,牡丹开得也越来越美。那时,哥姐都已长大,很独立地和各自的朋友们去玩了,父母只能带着我一个去看花。多少年后,我在家里翻到了当年和父母坐在牡丹花坛前的合影,照片上,我的嘴撅得可以挂个小油壶。问起母亲,她笑:“你非闹着去游乐场玩,我硬拉住你跟牡丹花合了一张……”
有了孩子后,才体会到母亲当年的心情。看到孩子稚嫩的笑脸,我常联想起春天里盛开的牡丹。还有什么能比娇艳的牡丹花更适合形容孩子们灿如云霞的笑脸?还有什么比富贵吉祥、娇艳夺目的牡丹更能寄托我们对亲人的祝福和对孩子成长的祝愿?
之后的牡丹花会,我也像母亲那样,给孩子换上漂亮的衣裳,牵着她的手去看牡丹。孩子也像极了我们小时候,眼睛盯着的全是与吃和玩有关的东西,在花前难以安静下来一分钟。我紧张地握住相机,渴望拍下她在花前嫣然一笑的娇美作为她成长的纪念和祝愿,她却淘气地奔来跑去,有意无意地躲避我的镜头。
我开始为当年不解母爱的柔情忏悔,跟哥哥说起这事,才发现他也有相似的心情。之后的牡丹花会,我们就不约而同地赶到妈妈家,拥着她去看牡丹。
春风依旧,牡丹含羞,洛阳的风景越来越美,而当年那位美丽少妇如今已是满头银发。母亲是惜花者,知道培植牡丹的不易,俯身闻香的时候,总是那么小心翼翼,唯恐惊动了牡丹春梦似的。哥哥喜欢趁母亲不注意的时候,拍下母亲俯身凝视牡丹花的笑脸,就像当年父母追着我们的身影,拍下我们在牡丹丛边奔跑的欢乐。
发现我们在给她拍照,母亲便提起当年和父亲追着我们给我们照相的趣事。“你们这些孩子呀,怎么就不懂得欣赏牡丹呢?你们不知道,当年想给你们在牡丹花前拍张好照片有多难……”我和哥姐就相视而笑。
也许,只有做了父母,才懂得陪亲人赏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