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进补 并非人人适合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10/04/08
1993
分享: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讲究养生保健。于是,中药养生也成为一种时尚。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人说自己身体有些虚或是不适,要通过喝中药来调理调理。可你知道吗,滥补中药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很多人误以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其实,中药进补也要讲科学,不能滥用,不可乱来,否则既花了钱,又伤了身。不合理使用中药进补,往往适得其反。像前一阵曾经风靡一时的固元膏,就有专家提醒,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慎重服用,阳气比较旺盛、易上火的人,最好不要长期持续服用。

  为此,记者专访辽宁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夏茗琦副主任,揭秘如何才能正确服用补益中药。

  什么是补益中药?

  补益中药是能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改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能力的药物,也叫补虚药或补养药。根据各种药物的功效及其主治不同,一般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四种。

  老年人气血两虚,一般多服用补气药,女性受到月经影响,一般多用补血药。

  补益中药并非人人适合

  补益中药用于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应该是在身体非常虚弱,或已患有慢性疾病的情况下采取的养生保健方法。其实,补益中药主要适用中老年人中体质偏于虚弱的人群,身体强壮的青年人没有必要服用补益中药。

  夏茗琦介绍,补益中药并非适用于各类人群。儿童及青少年人群应尽量避免服用补益中药。中医学认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应该按照人体的正常规律成长。如果儿童服用过多的补益药,就像拔苗助长一样,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有些儿童服用过多的补益药,结果出现性早熟及发育异常。青壮年时期血气方刚,身体强壮也没有必要服用补益中药。青壮年人如果因为某些原因而引起身体虚弱,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酌情服用补益中药。所以,补益中药主要适用于体质虚弱的中老年人。

  怀孕前太补易造成胎毒

  有的年轻女性准备生宝宝,希望通过中药调整身体状态。夏茗琦表示,不建议在没有疾病的状态下进行药物调理,“如果准备要小孩,男女双方需要提前调整身体状态,男性要提前三个月,女性则提前3个月到半年。由于怀孕时间的不确定性等原因,用中药调整身体状态的可操作性不强。 ”

  夏茗琦说,有的女性在生育前身体非常疲劳,所以经常进行药物调理。有人每天喝人参汤,还要吃各种补品。结果,孩子在出生以后经常生病,口疮多、口气重、起湿疹,这是因为女性在怀孕前后服用过多补药,造成湿热气太重,形成了胎毒,最终大人和孩子都很遭罪。所以,女性在怀孕前不建议喝补益中药调整身体状态。

  服补益中药时别吃萝卜和辣椒

  对于一些需要喝补益中药来调理身体的人来说,必须要了解服药时的注意事项,才能得到最大的疗效。

  夏茗琦提醒,在服用补益中药时不能喝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与中药先后服用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补益药的疗效。

  同时也不要吃萝卜。萝卜有消食、破气的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补益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使其失去补益的作用。

  患有肝炎、慢性胃肠炎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在服药期间不能吃大蒜。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黏膜充血,使中药失效。服补益中药时也不能吃辣椒,特别是热性病症。服补益中药时,还应尽量避免生、冷、油腻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刺激胃肠,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补益中药服用时间有讲究

  什么时候适合服用补益中药?夏茗琦认为,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不同时间服用不同类型的补益中药。

  具有滋补作用的补益汤药,适合早晨空腹服用,以利于充分吸收。用于驱虫或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这样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具有泻下、清火作用的汤药也是如此。

  病位在下时,应在饭前服药,使药性容易下达。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治疗肠道疾病都适宜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在胃空状态下,药液能够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入肠,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不会因为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病位在上时,可以在饭后服药,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病症,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可以使药性上行。对胃肠有刺激作用的补益药,在饭后服用可以减少对胃肠黏膜的损害。如果是毒性较大的药,也适合在饭后服用,避免因吸收太快而发生副作用。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补心脾、安心神、助安眠的中药。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