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有多种常见症状,全身症状表现为全身乏力,不同年龄段有不同呈现;消化道症状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有隐痛、胀痛等不适;黄疸相关症状有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还有蜘蛛痣、肝掌及内分泌紊乱相关表现,如女性月经不调、男性乳房发育等。
慢性肝炎患者常出现全身乏力的情况,这是比较常见的表现之一。由于肝脏功能受到影响,机体的代谢和能量产生等过程受到干扰,使得患者整体感觉疲倦,即使经过适当休息也难以缓解。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可能都有此表现,儿童可能会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不愿意像往常一样玩耍;成年人则可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容易感到劳累。
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患者往往会出现食欲明显下降的情况,对食物缺乏兴趣,看到食物没有想吃的欲望。这是因为肝脏是参与消化液分泌等消化相关功能的重要器官,慢性肝炎时肝脏功能受损,影响了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过程,从而导致食欲减退。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表现为奶量减少(婴幼儿)或对饭菜不感兴趣;成年人则可能影响正常的饮食摄入,长期食欲减退可能会导致体重下降等情况。
恶心、呕吐:部分慢性肝炎患者会出现恶心的感觉,严重时可能会发生呕吐。这与肝脏疾病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以及胆红素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胆红素升高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的不适反应,导致恶心、呕吐症状。不同年龄的患者,恶心、呕吐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而成年人可能呕吐后症状缓解不明显等情况。
肝区不适或疼痛
肝区隐痛:慢性肝炎患者常感到肝区有隐痛的感觉,肝区一般位于右上腹,肝脏所在的部位。这是因为肝脏发炎时,肝脏体积可能会有所增大,包膜受到牵拉,从而引起疼痛感觉。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和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会用哭闹等方式表达不适,而成人可能会更准确地描述为隐痛、胀痛等。
肝区胀痛: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肝区胀痛的情况,疼痛程度可能因人而异。如果病情有变化,如炎症活动度增加等,疼痛可能会有所加重。
黄疸相关症状
皮肤、巩膜黄染:当慢性肝炎患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时,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的现象。皮肤会呈现黄色,巩膜(眼白部分)也会变黄。这是因为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从而出现黄疸表现。儿童出现黄疸时可能不太容易被家长发现,因为皮肤较嫩,可能从眼白开始变黄;成年人则能较明显地观察到皮肤和巩膜的变化。
尿色加深:患者的尿液颜色会变深,可呈浓茶色。这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升高,经过肾脏排泄时,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加所致。
其他症状
蜘蛛痣和肝掌:部分慢性肝炎患者尤其是肝硬化阶段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蜘蛛痣和肝掌。蜘蛛痣是一种特殊的毛细血管扩张症,表现为中心部直径2mm以下的圆形小血管瘤,向四周伸出许多像蜘蛛腿样的毛细血管。肝掌则是手掌大鱼际、小鱼际和指尖掌面呈粉红色斑点和斑块,色如朱砂。这是因为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引起小动脉扩张等表现。
内分泌紊乱相关表现:女性患者可能会出现月经不调等情况,男性患者可能出现乳房发育等症状。这也是由于肝脏对激素的代谢紊乱导致的。例如女性患者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可能会影响月经周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