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长们都很重视孩子的保健,除了一般的健康体检,还包括口腔、视力、微量元素检测等方面,但不少家长往往忽视了对孩子听力的检查。
据耳鼻喉科医师介绍,学龄前儿童易患分泌性中耳炎,这与其耳部结构有关。人体的鼻子后面(鼻咽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集聚(腺样体),其生理周期表现为随年龄的增加而增生,在6~7岁时达到最大程度,以后逐渐退化缩小。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可发生病理性增生(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会把耳朵与咽喉的通道堵塞,引起中耳积液,即为分泌性中耳炎,时间一久,积液会变成胶状,导致听力下降。由于儿童不善于表达,主诉不明显,往往易被家长忽视。
此外,由于儿童耳部结构的特殊性,也更容易引起中耳炎。与成人不同,儿童的外耳道狭窄,呈上翘状态,不能很好地排除积液和耳屎;而且连接中耳和咽部的咽鼓管短而平,位置低。当孩子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时,致病菌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眼下已进入盛夏,由于洗澡、游泳增多,以及反复患呼吸道疾病等因素,儿童患中耳炎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医师提醒,在盛夏时节,家长更应注意孩子的耳道健康,及时发现下列听力下降的早期信号:
1.当孩子说“耳朵闷”、“有虫子”时,可能是孩子耳屎太多,外耳道被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