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疾病>儿科>育儿知识

帮助胆怯的孩子与人交往首要建立自信心

来源:仲景健康网论坛发布时间:2009/05/19
1801
分享:

有些孩子因为性格、环境等的原因,在与其他人交往的时候,常常表现得胆小、紧张,家长们往往对孩子的表现感到失望,希望孩子能尽快改善这种胆怯的习惯,能大方自然地与人合作。那么,孩子在交往中表现出的胆怯行为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一、 个性气质差异的影响。这类孩子对陌生的人或事物比一般的孩子反应较为缓慢,需要长一点的时间来适应;也有的孩子神经类型弱,表现过于敏感,易紧张,对不熟悉的人、事、环境本能地感到害怕。

 

二、 周围环境的影响。家庭中的大人不善于对外交往,孩子和外界联系少,缺乏交往经验;生活在公寓式的小家庭里,婴幼儿大多数被关闭在室内,缺少学习人际交往的生活空间,造成在交往中怕生、胆怯。

 

三、教育上的问题。

1 孩子曾在以往的交往中受挫。如家长强求孩子叫人、表演等。孩子因缺少心理准备或紧张而不愿意时,受到父母的逼迫、责备,造成孩子怕交往。

2 平时对待孩子要求过高过严,孩子做错了事就受训斥,孩子因怕失败遇事退缩。

3 父母过分照顾孩子,什么都包办代替,一旦遇到新的环境,孩子丧失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显得手足无措。

4 有的孩子因在家里缺乏规范的约束,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旦投入群体中,与家里的差距太大,不能适应,产生胆怯。

 

孩子因为上述这些原因出现了一些行为问题,那么,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呢?

 

1 对于性格原因造成的胆怯行为,家长不要急于纠正,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在尊重孩子意愿,不威吓孩子的情况下,使孩子逐渐投入外界去接纳新的人和事物。

 

2 因环境影响造成孩子的胆怯行为,家长应积极为孩子创造与外界交往接触的机会和环境。如邻里之间的走访,带孩子外出做客,帮助孩子认识不同的人群,到公园、街上看看往来的人群,使孩子能有机会接触一些陌生但又和善的人;让孩子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若遇到年龄相仿的孩子,鼓励孩子主动接近,一起玩耍……

 

3、父母应正确确立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尊重孩子的人格,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自尊心、自爱心,既不溺爱,也不苛求。在带孩子做客或接待客人的活动中,可事先让孩子有一个心理准备,也可以提出一些适度的要求,指导孩子在客人面前的举止行为;活动结束后也应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多鼓励,少批评,让孩子尝试交往成功的愉悦,抓住孩子在交往中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