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疾病>儿科>育儿知识

社会现象关注:如何走出隔代抚养教育的误区

来源:仲景健康网论坛发布时间:2009/05/15
1596
分享:

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为了发家致富,很多年轻夫妇到外地打工挣钱,他们将子女寄养在亲戚或爷奶身边。这些学生成为空巢学生,平时孩子们在学校读书,其教育完全依靠学校,节假日他们生活在亲戚或爷奶身边,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一般家庭孩子很少,这些孩子大多受到长辈的溺爱,他们的思想品德较差,性格发展不健全,弱点比较多,感情也很脆弱。因此,如何加强对这些留守学生的管理,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如何关爱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刻不容缓的大问题,特别是留守学生的爷爷奶奶,他们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世界观往往与现实社会有一定的差距,教育子女就必然产生很多误区,如何走出这种误区,笔者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误区之一:

在生活上用物质的全部满足代替对孩子的全面教育。现在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们的生活需要扩大了,爷奶对孩子们的生活需要总是无条件的满足,甚至明知孩子的要求是无理的,也不加以阻止,他们喜欢回忆自己童年时代的苦难,以此为鉴,因而加倍地向孩子们身上倾注关爱之情。我看到一个孩子,他拥有轻便自行车、皮鞋、皮衣、复读机,他还要有自己的专用电视,,还要摩托车,结果都一一满足了,可他学习却一落千丈,整天只想到玩上,根本无心学习,对这样的孩子,满足越多,他越不满足,离长辈的要求相去越远,对他们的物质满足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南辕北辙之事。

这种一味的满足,久而久之,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接受挫折的能力,将来走出社会,他经受风雨的能力就必然比别人差。

误区之二:

在心理上,老一辈对孩子们的期望值过高,不能实事求是地看待孩子,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比别人有用,由于目标过高,不切实际,结果孩子们根本达不到,既然根本无法达到的事,谁还愿意追求呢?我有一个邻居的孩子,天赋不算好,他曾考过一次比较好的成绩,那是在小学,现在是初中,可是他的爷奶要他每次考试至少保持全年级前三名,第一次就落到二十名,后来每况愈下,可他的爷奶还是一味的罗嗦唠叨。如果他的目标从来没有实现过,容易使孩子们丧失进取之心,缺乏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