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八:中医学有“冬病夏治”的理论,请问什么疾病适合“冬病夏治”呢?请周护士长为大家解答一下吧!
周莉莉护士长: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思想,意思是春夏顺其生长之气,即养阳, 秋冬顺其收藏之气即养阴。这是“治未病”思想的重要体现。“冬病”是指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疾病,冬病夏治是指于人体体表穴位贴敷药物 ,通过药物、穴位及经络的作用,达到扶正祛邪、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治愈疾病的目的,取每年初、中、末伏第一天进行治疗,又称三伏天天灸。根据患儿耐受程度不同,贴敷时间一般为 2-8小时。对于药贴过敏的患儿可以选择钦针疗法进行冬病夏治,揿针:属于皮内针的一种,能在皮部进行温和高频的刺激,调整脏腑经络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针贴作为一种表浅刺激方法,与中医针灸十二皮部理论密切相关。通过长时间刺激皮部及腧穴,可以调节络脉、经脉、脏腑的机能,达到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治疗各种疾病的目的,针贴”是运用揿针(皮内针)代替以往药物贴敷,进行穴位刺激,调节儿童身体的免疫力。
以上两种方法的适应症为:①儿童支气管哮喘;②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③儿童免疫功能低下;④儿童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⑤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消化不良、长期厌食、消瘦、营养不良、遗尿等。
禁忌症:①严重心肺疾病;②呼吸道急性感染期,体温超过37.5℃或哮喘发作期;③特殊体质、皮肤病患者及贴敷穴位部位皮肤有破损者。
注意事项:①三伏、三九当日贴敷效果最佳;②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药物移动、脱落;③贴敷期间戒辛辣、生冷、腥膻、刺激之品,如鱼虾、海鲜等和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④贴敷当天不要吃冷饮及冰镇食品,避免冷水浴。贴敷治疗后,一般局部均有热、痛、痒等感觉,属正常现象。如果出现局部灼热、剧痛难忍等现象即可取下。若贴药后出现小水泡,应避免挠抓和沾水,水泡可自行吸收;若水泡较大,应及时消毒或来医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