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头伏:7月19日-7月28日;中伏:7月29日-8月7日;末伏:8月8日-8月17日,“桑拿天”的感觉会越来越增强——
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是三伏天,气温和湿度比夏季平均高0.8℃和5%。全总劳动保护部上周表示,我国已将“中暑”列入了国家法定职业病目录。在一个月的酷夏里,人们除了要注意防止身体中暑外,还要当心“情绪中暑”。
高温高湿天人易“被激怒”
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盛夏酷暑,人们夜间睡眠缩短,食欲差,进食量少,加上出汗多,体内的钙、镁、磷、钾、钠、锌、铁等电解质代谢发生紊乱,影响了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对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其症状表现往往为情绪烦躁、思维紊乱、爱发脾气、心境低落、行为失常,并固执地重复一些行为行动。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中暑”,也称“夏季情感障碍症”。
三伏天吃点防暑中草药
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天气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影响会明显增强。有的人即使本身所处环境并不热,也会因为看到窗外强烈的光照等而产生烦躁的情绪。
北京三伏天中,初伏、中伏最热,属于典型的高温高湿气候。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初伏,平均最大相对湿度出现在中伏。当遭遇持续高温闷热时,一些人就会处于“易激怒状态”。有数据显示,在正常人中,约有16%的人会因高温而乱发脾气,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异常。
五类人要当心“情绪中暑”
造成“情绪中暑”的内因,归根结底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按照人的个体差异,通常以下五类人更易“情绪中暑”。
一是长期处于紧张压力下的人。比如一些办公室“白领”,常常加班、饮食不规律,每天面临着还贷、职场竞争等压力。在酷热夏季,一件小事就可能让他们把一直压抑的负面情绪爆发出来。
二是不善于与人沟通的人。这一类人遇到烦恼事,不善于自我调节处理,也无处倾诉,在令人烦躁不安的“桑拿天”,更容易出现情绪失控。
三是平时心理承受力脆弱,情绪波动大的人。这个季节他们常会有一些异常表现,如出现打翻热水瓶引起烫伤等意外;上班提不起精神,易激动;情绪低落,不能静心思考;肝火随着气温往上升。
四是争强好胜者。这一类人个性鲜明,闷热天气,更容易与人发生摩擦,不依不饶、非要分出高低。
五是患有其他疾病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厌食症等疾病的人,天气炎热导致旧病复发时,情绪烦躁。“情绪中暑”也可能衍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