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人易出现“情绪中暑”
研究显示,三类人群较易出现“情绪中暑”:第一类是平时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的人,长期处在相对紧张的情绪状态,炎热的外部环境很容易诱发他们一直压抑的负面情绪;第二类是平时情绪易于波动、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的人,在高温环境下容易感到烦躁不安;第三类是心里有许多烦恼事又不善于沟通和表达的人,高温环境下一些小事就容易导致情绪失控。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夏季情绪中暑的发生与气温、出汗、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密切关系。当环境气温超过35℃、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情绪中暑发生率明显上升,加上出汗增多,人体内的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异常。
防“情绪中暑”要重平时
情绪的调整要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
首先,最重要的是心理状态的放松。俗话说“心静自然凉”,经常听听舒缓的轻音乐,比如瑞士的班德瑞轻音乐,在这种自然、纯美的音乐背景下,重新梳理心事,搭建起属于自己的“仙境”。当然也可以静坐沉思,闭上眼睛想象森林、蓝天、大海、冰雪等令人感到凉爽的情境,打造一个“心理空调机”,为自己的心灵吹风纳凉。
其次,要有意识地保持乐观、宽容的心态,要学会知足。心理学认为人的抑郁情绪与“丧失感”有密切关系,俗话说,“知足者常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尽可能地去想自己所拥有的,而不是反复考虑失去的或得不到的东西,抑郁情绪才会烟消云散。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要尽可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理解,与他人相处尽可能以善良、宽容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