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仲景养生>养生常识

中医教你由声音判断脏腑问题

来源:老中医养生网发布时间:2015/03/05
1153
分享:
    中医将人常发出的声音概括为“呼、笑、歌、哭、呻”五种声音,并分别对应五脏,即肝呼、心笑、脾歌、肺哭、肾呻。老年朋友可以从自己经常发出的声音中,分辨是哪个脏腑出现了问题。
    发怒爱喊肝火旺

    肝气过盛或肝阳上亢的人,常常容易发怒,大呼小叫;肝气郁滞的人,常会长吁短叹,发出“呼呼”的声音。这其实是人体一种不自觉的自救功能,通过向外发声来减少肝气郁滞。

    因此,肝火旺的朋友可多发“嘘”字音,有助于调节情绪,保持内心的平和,以免怒气伤肝。柴胡、薄荷、苏叶等中药也可以疏肝郁、防气结,可以适量应用。

    笑太多耗心气

    适度的笑可以疏通心气,增进健康,但笑得过多、过度,则会耗伤心气。如果多笑,多说点话就觉得心慌,气不够用,多为心气虚,要注意保养心气。

    养心的关键是学会慢生活,放慢节奏。平时常发“呵”字音,可以补心气,对治疗心悸、失眠、健忘也有好处。情绪波动、喜怒无常时,可以吃些山楂干,酸味的食物有收敛作用,能阻止心气太过涣散,保护心脏。
|
    唱歌没底气脾虚

    若人体脾的正气特别强,说话声音就会非常洪亮,唱起歌来也嘹亮,底气足;脾气虚时,说话声音低微,唱起歌来也没底气。

    其实,唱歌多了、话说多了,也会耗伤脾气,因此,喜欢唱歌的老人要多吃山药、大枣、蜂蜜等补脾益气的食物。平时常读“呼”字音,可以培养脾气,对预防脾虚腹胀、脾胃不和、食欲不振都有好处。

    哭泣不止肺气弱

    人体肺气强盛时,哭的声音非常洪亮,若肺气虚,哭声会很低微,只能“呜咽”。悲伤时,哭泣流泪是一种正常宣泄,对健康有利,但如果经常哭,就会损伤肺气,肺主皮毛,肺虚了皮肤也会不好。

    因此,养肺重在保持情绪开朗。另外,每天早晚细嚼核桃仁1~2枚,也能养肺气。平时常读“咝”字音,有助于治疗发热咳嗽、呼吸急促、气短等症。

    总是哼唧肾不好

    俗话说,“无病不呻吟”,呻吟是人体在调元气,而元气藏于肾。若平时无病也总是哼哼唧唧地呻吟,就说明肾可能有问题,建议多吃些龙眼、山药等温阳补肾的食物。多念“吹”字音,可缓解腰腿无力、潮热盗汗、头晕耳鸣等表现。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