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如何解析“寒性体质”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13/08/13
1918
分享: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无论是治病还是保健,都要先弄清病人的体质。中医大夫在遣方用药的时候常常会考虑患者的体质因素,也有很多人常常会问医生:我是属于什么体质?今天就为您详细介绍如下:

    如何判断寒性体质?

    只要有“形寒、肢冷、背凉”的情况,那么肯定是一个寒性体质的人.

    形寒:从外表看过去,寒性体质的人总是比别人穿得厚一些,才到深秋季节,就已经穿得里三层外三层。已经春暖花开即将入夏了,还穿着长裤。这些都是“形寒”的表现。

   肢冷:就是四肢发冷。寒性体质的人冬天和朋友一握手,准会把对方吓一跳。不仅仅是手,这个人的脚也好似永远捂不热,睡了一晚上,到早上起来时脚还是冰凉冰凉的,这就是“肢冷”。

    背凉:就是总感觉后背直冒凉气。在空调冷气徐徐放送的房间,寒性体质的人总是第一个喊冷的人,这就是“背凉”的表现。

     寒性体质容易罹患哪些病证?

    消化病:因为寒性体质的人特别怕冷,所以容易患上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胆结石等。
关节痛: 慢性关节炎,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骨质增生、类风湿炎等。

    免疫功能下降:寒性体质的人容易有免疫功能下降的情况,如果寒风袭来,温度骤降,他(她)肯定是第一个打喷嚏的人,容易感冒。

    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

    在四季中阳气最旺的夏季,进行温阳祛寒的治疗,能明显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降低发病率和减缓症状的 目的。

仲景牌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盗汗。

    冬病夏治不仅仅适用于一些归于阳虚证、寒证之类的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慢性支气管炎、鼻炎、支气管哮喘、反复感冒、空调病、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等,一些关节疾病,比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以及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腹痛腹泻等也都适用。

    传统医药夏季是如何巧妙助冬病驱寒?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敷贴以及内服温补阳气的中药等。

    中医药调理:桂附地黄丸、附子理中丸、右归丸等具有温阳补肾或温中健脾的功效。对平日基础体温低、怕冷、手脚冰凉,特别是脚冰凉者,甚者免疫力低下、白细胞低下的患者,趁着炎热的夏季不防服用上,不管是冬季病,还是整体体质的调理都有益处的。

    姜枣红糖茶:红糖具有养血、活血,枣滋补气血的作用,加到姜汤里,可改善体表循环,治疗伤风感冒。需要注意的是,姜枣红糖茶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胃寒。

    运动:本就体质虚寒,夏天又总喜欢呆在空调房里,这样会让陈寒难去,又增新寒。正确的做法是让自己的身体适应外界的变化。最好在春末就锻炼自己的耐热性,适度进行桑拿、高温瑜伽、户外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等都不错。

    艾灸: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好方法。最好在入伏的第一天开始用三伏贴治疗,因为三伏天人体阳气最盛,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如错过第一天也没关系,在伏天贴效果都会比较好。用艾灸来代替三伏贴,每次灸半小时,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

    盐包:食盐、生姜、葱白、艾叶都有辛温驱寒、防止邪气深入身体的作用,合在一起炒热后药性更容易发挥。用加热后的盐包按摩身体,可起到使身体发汗、驱除体内寒气、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重点按摩背部,效果会更好。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