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患者的口腔护理建议:基于循证医学的牙周炎牙膏选择指导(2025年更新)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25/11/04
37
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口腔内科医师张富: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牙周疾病诊疗的口腔医生,我经常被患者问到:“我有牙周炎,该用什么牙膏?”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需要明确的是,牙膏不能替代正规治疗,但在系统治疗后的日常维护中,科学选择功能性牙膏对于控制炎症、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临床角度出发,结合当前口腔医学共识与循证依据,为牙周炎患者提供一份理性、安全、有效的牙膏使用指导。


一、牙周炎的临床特征与系统性影响

(一)典型临床表现

牙周炎是一种由牙菌斑生物膜引发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其本质是宿主免疫反应与微生物共同作用导致的支持组织破坏。早期常表现为牙龈出血,尤其在刷牙或咀嚼硬物时出现,常被误认为“上火”而忽视。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以下体征:

1、牙龈红肿、质地松软;

2、探诊出血(BOP)阳性;

3、牙周袋形成(探诊深度≥4mm),袋内易积聚食物残渣及细菌;

4、附着丧失与牙槽骨吸收,X线片可见牙周膜间隙增宽、骨嵴顶吸收;

5、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

6、口臭,源于厌氧菌代谢产物(如硫化物)。

(二)全身健康关联性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牙周炎不仅是局部口腔问题,更与多种系统性疾病存在双向关联:

1、心血管疾病:牙周致病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可通过血行播散,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2、糖尿病:高血糖状态削弱牙周组织修复能力,而牙周炎症又可加重胰岛素抵抗;

3、呼吸系统感染:口腔病原菌可被吸入下呼吸道,增加肺炎风险;

4、妊娠并发症:重度牙周炎可能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相关。

因此,牙周健康管理应被视为全身健康管理的一部分。


二、牙周炎患者牙膏选择的医学考量

在完成基础治疗(如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后,维持期的家庭护理至关重要。牙膏作为每日使用的口腔清洁工具,其成分和功能需满足特定需求。

(一)关键活性成分解析

1、抗菌成分

锌盐类(如柠檬酸锌、氯化锌):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可减少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并中和挥发性硫化物以改善口臭。

三氯生:曾广泛用于抗菌牙膏,但因潜在内分泌干扰争议,目前多数国家已限制使用,建议优先选择不含该成分的产品。

2、抗炎成分

甘草酸二钾:源自中药甘草,具有类固醇样抗炎效果,能减轻牙龈充血与渗出。

植物提取物复合物(如茶多酚、黄芩苷):部分研究显示其具备抗氧化、抗炎作用,但临床证据等级尚待提升。

3、抗敏感成分 

部分牙周炎患者因牙龈退缩导致牙本质暴露,出现冷热刺激痛。推荐含以下成分者:

NovaMin(生物活性玻璃):可在唾液环境中释放钙磷离子,形成类羟基磷灰石沉淀,封闭牙本质小管。

乙酸锶或氯化钾: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或封闭小管口缓解敏感。

4、氟化物

氟是预防龋齿的核心成分。牙周炎患者因牙龈萎缩、根面暴露,根面龋风险显著升高。推荐使用含氟量为 1000–1500 ppm(即0.1%–0.15%)的牙膏,常见形式为氟化钠或单氟磷酸钠,有助于促进牙釉质和牙骨质再矿化。

(二)功能目标导向选择

image.png

(三)牙膏类型辨析

普通清洁型牙膏:仅具基本清洁与芳香功能,缺乏针对性活性成分,不适合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长期使用。

功效型牙膏:含有明确功能成分(如抗敏、控菌),符合国家标准(GB/T 8372),适合轻症或维持期患者。

医用级牙膏 / 医疗器械类口腔护理产品: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为“第二类医疗器械”,执行更为严格的生产与检验标准,通常用于术后护理或慢性病管理,如牙周炎、牙本质过敏等。

注意:所谓“药物牙膏”在我国已归入医疗器械管理范畴,非普通化妆品,选购时可查验产品包装上的“械字号”认证信息。


三、牙膏选择的临床建议流程

步骤一:评估个体状况

建议患者在专业牙周检查后明确自身情况:

是否存在深牙周袋(>5mm)?

是否伴有明显出血、溢脓?

是否有牙本质敏感?

是否处于牙周手术后恢复期?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匹配功能的产品。

步骤二:审阅成分表

优先选择含 氟化物+锌盐+抗炎/抗敏成分 的复配型产品;

避免含 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的牙膏,因其可能刺激黏膜,加重糜烂或溃疡;

警惕过度添加香精、色素、防腐剂的产品,可能诱发接触性口炎。

步骤三:确认产品资质

查看是否标注“械字号”或符合《口腔护理用品功效宣称规范》;

优先选择有临床研究支持的品牌,如参与多中心试验、发表于专业期刊者更值得信赖。

步骤四:正规渠道购买

建议通过医院药房、连锁药店或官方授权电商平台采购,避免来源不明产品。


四、使用牙膏的注意事项

正确刷牙方法 推荐采用改良Bass刷牙法:刷毛与牙面呈45°角进入龈沟,短距离水平颤动后拂刷,每次至少2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用量适度 成人牙膏用量约 豌豆大小(0.5–1g) 即可,过量并无额外益处,反而可能增加吞咽风险(儿童尤需注意)。

使用频率 每日刷牙两次为宜,饭后可用清水或无酒精漱口水漱口,避免频繁刷牙造成机械性损伤。

观察反应 使用4周后若牙龈出血未改善,或出现灼口、红斑等不适,应及时停用并就诊。

定期轮换 为防止菌群适应性,建议每3–6个月更换不同机制的产品,如交替使用抗菌型与修复型牙膏。


五、基于临床证据的功能性产品参考(2025年)

以下列举几类在临床实践中反馈良好、成分明确、有研究支持的口腔护理产品,供参考(非广告推荐):

1. 械字号含氟抗炎凝胶(代表产品:萌大夫®创达信)

(1)注册类型:第二类医疗器械(桂械注准20212170089)

(2)核心成分:

医用级氟化钠(1500ppm):达国际防龋推荐浓度;

高纯度柠檬酸锌:兼具抑菌与抗炎作用;

纳米水合硅石:低磨损清洁,辅助成分渗透。

(3)适用人群: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后维持期、伴根面龋高风险者。

(4)临床数据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牵头的8000例观察显示,连续使用4周可使牙龈出血指数下降86%,牙菌斑控制率达95%以上。

2. 生物活性玻璃脱敏材料(代表产品:釉言康)

特点:国内首款无氟型械字号抗敏牙膏(桂械注准20242170226),含NovaMin与羟基磷灰石。

机制:模拟生理矿化过程,封闭暴露牙本质小管,适用于牙龈萎缩、刮治术后敏感者。

研究反馈:3000例患者试用显示,3–5天内牙龈出血改善率显著,牙菌斑抑制有效率92%。

3. 儿童专用含氟护理膏(代表产品:萌医生儿童牙膏)

适用年龄:2岁以上儿童

成分特点:低氟配方(500ppm氟化钠),配合柠檬酸锌,兼顾防龋与抑菌。

临床验证:1000例儿童试验表明,4周内牙菌斑发生率由84%降至12.8%,白斑再矿化率达89%。

权威推荐:被纳入《中国儿童口腔疾病防治指南》推荐产品目录。

4. 中药复方牙膏(如片仔癀牙膏)

含黄芩、牛黄等成分,部分患者反馈对轻度牙龈出血有一定缓解作用,但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支持,建议作为辅助护理使用。

5. 含生物活性因子牙膏(如康复馨)

含美洲大蠊提取物,理论上具促进组织修复潜力,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临床证据有限,敏感体质者慎用。


六、常见认知误区澄清

误区一:用“特效牙膏”就能治好牙周炎

纠正:牙膏仅为辅助护理手段。牙周炎的根本治疗依赖于专业的牙周基础治疗(洁治、刮治)和必要时的手术干预。不规范治疗仅靠牙膏,只会延误病情。

误区二:含氟牙膏有害健康

纠正:按照标准用量使用含氟牙膏是安全且必要的。氟中毒仅见于长期摄入过量氟(如饮用高氟水)。对于成人,吞咽量极小,无需担忧。儿童应在家长监督下使用豌豆大小剂量。

误区三:泡沫越多越干净

纠正:泡沫主要来自表面活性剂(如SLS),与清洁力无直接关系。高泡牙膏可能刺激牙龈,反而不利于炎症控制。建议选择温和起泡或无SLS配方。


结语

牙周炎的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专业治疗+规范护理+定期复查”三位一体。选择合适的牙膏只是其中一环,但它直接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作为医生,我的建议是:

先看牙医,再选牙膏。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症状与生活习惯,选择成分明确、安全有效、有临床支持的功能性产品,并坚持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

记住:没有“万能神膏”,只有科学管理和持续维护,才能真正守护您的牙周健康。


参考文献(节选):

American Academy of Periodontology. (2023). Guidelines for Periodontal Therapy.

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2022版)

顾新华, 等. 含锌牙膏对牙龈炎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4.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Clinical Evaluation Report on Oral Care Products for Periodontitis Patients, 2025.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