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利尿剂,警惕五类并发症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11/03/09
4271
分享:
    利尿剂常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和肾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脑水肿、肝硬化腹水等疾病的治疗。如果用药不当或用量过大,就有可能引起细胞外液的容量及成分发生改变,易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以下5类并发症需要引起患者特别关注。

  低血钾症 主要是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氢氯噻嗪,速效利尿剂如利尿酸、速尿的常见并发症。由于这两类利尿剂均为排钾利尿剂,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又未能补钾时,容易发生低钾血症。低钾时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肌无力和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包括:一是从小剂量开始,如果疗效不满意,再适当增加剂量以增强疗效。二是在剂量偏大或长期用药过程中,除要增加含钾食物的摄入外,还应在饭后口服小剂量钾盐。三是加服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

  高血钾症 主要是保钾利尿剂的并发症。由于保钾利尿剂可使钾的排出减少,长期应用可致血钾升高,尤其是合并肾功能不全时更易发生。高血钾时患者会产生肢体麻木、下肢沉重、乏力、心律不齐、血压降低、皮肤发青、变冷等一系列症状,心电图检查呈现T波高尖的变化,严重时可引起心脏骤停,必须及时处理。为了预防高钾血症,患者应在长期使用保钾利尿剂期间做到“三要”,即:一要定期监测血钾浓度;二要适当限制含钾食物的摄入;三要避免使用含钾高的药物,如枸橼酸钾、氯化钾、青霉素钾等。不过,临床上最好的预防措施是联合应用排钾利尿剂,即可防止高钾血症又可预防低钾血症。

药材好,药才好    仲景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

到仲景系列产品专题页面。

  低血容量 常见于使用利尿酸、速尿时,特别是与脱水剂如甘露醇、山梨醇合用时更容易产生低血容量。低血容量使得患者血压下降,常出现乏力、头晕、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循环衰竭,导致低血容量休克的发生。因此,使用强效利尿剂,特别是与脱水剂合用时,必须注意补足体内所需液体,以防水分丢失过多而致血容量减少。由于在肝硬化腹水和肾病综合征时使用强效利尿剂易致低血容量的发生,故在这两种情况下最好避免使用强效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相对安全一些。

  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也是利尿剂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仅次于低钾血症,尤其是在限制食盐摄入和使用强效利尿剂时多见。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头晕、嗜睡、肌肉痉挛,严重时可发生尿潴留和昏迷。如果为稀释性低钠血症,则要注意限制水分的入量,每日饮水控制在1500mL以下。一旦发生低钠血症,应急方法是补充0.9%氯化钠。

  低氯性碱中毒 长期使用强效利尿剂可能引起低氯性碱中毒的发生。低氯性碱中毒的危害在于抑制呼吸中枢和阻碍氧合血红蛋白解离,如果是肝硬化腹水,还有可能诱发肝昏迷的发生。因此,在长时间使用强效利尿剂期间,不仅要监测血钾、血钠,还要注意监测血氯。一旦发生低氯性碱中毒应及时补充氯化钾,这样既可以补充氯离子又可以纠正并发的低钾性碱中毒,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