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仲景养生>四季养生

春天易上火,去火要讲究

来源:现代健康网发布时间:2010/03/29
1877
分享:
    上火是怎么回事?

     立春以后,天气逐渐转暖,随着气温的回升,人也容易因“上火”引发一些疾病。不少人轻者口燥咽干、嘴唇干裂、大便干结、小便黄赤、手足心热;重者头痛少汗、咳嗽无痰、流鼻血等。很多人说这是上火了。上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上火”,似乎是一个只有中国人才能听得懂的民间俗语,它既不是某种病的名字,也不是什么专业的医学术语,而是一个很泛泛的统称。中医认为,在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火”,它能产生温暖和力量,提供生命的能源,推动生命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火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必需的,但超过正常范围就是邪火了,就会表现出病症,统称“上火”。 中医认为上火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

    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上火分为虚火和实火,正常人的阴阳是平衡的。对于实火来说是阴正常但阳过多,这样就显为实火,它一般症状较重,来势较猛;而虚火是指阳正常而阴偏少,这样所表现出的症状轻,但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

    根据部位,上火又可分上焦火、中焦火及下焦火。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做“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做“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做“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

    “上火”是中医的说法,但在西医,却有着不同的解释。从西医来看,上火的种种表现往往是局部感染。比如口唇周围,咽部等的感染,还有牙龈红肿、出血等,这些都是炎症的表现。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