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为什么总是偏爱这些部位呢,为什么冻疮总是一到冬天就准时来报道,为什么有些人手上竭尽保暖之能事还是冻得惨不忍睹,有些人扔下手套尽情打雪仗堆雪人,却安然无恙?
冻疮为何易复发
每到冬天,细心的家长总是给孩子带上帽子、围巾、手套,老一辈人也在不断地叮咛着“一年生冻疮,以后就会年年生冻疮”。而且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很多人无论如何保暖,稍有寒风刺激,冻疮立刻如约而至,暴露在冷风中,冻得钻心疼,待在温暖的室内,痒得闹心,抓也不是,不抓也不是,令人苦不堪言。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两亿人受到冻疮的困扰,其中主要是儿童、妇女及或末梢循环不良者。冻疮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常难以快速治愈,要等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欲减少冻疮的发生,关键在于入冬前就应开始预防。
为什么冻疮总是“冬风吹又生”呢?医学证明,冻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体表远端皮下静脉毛细血管内的平滑肌遇到低温时发生痉挛,降低血管的通透性,使血液产生滞留现象,从而产生冻疮。解决的最佳办法是首先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恢复静脉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流量,再辅以消炎、镇痛、止痒治疗,大多数患者一般半天到一天左右就可以缓解和消除症状,严重溃烂者3天左右即可消肿并结疤。
但冻疮的难点并不在治愈,而是在复发。冻疮是由于长期的皮肤受冻引起的,初期并不会有明显的疼痛瘙痒,而等到皮肤破裂、瘙痒、红斑、结痂的时候,皮肤内的毛细血管已经被破坏。即使外部用药,也只能暂时改善皮肤表面血液循环,稍有受冷,就会复发,只有等到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好转。
冻疮偏爱哪些人群
都说低温冻伤是引起冻疮的罪魁祸首,为什么同样在低温条件下,有些人长冻疮,有些人却安然无恙呢?这是因为除了寒冷之外,生冻疮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首先,生冻疮与年龄有很大关系。儿童、少年容易发生冻疮,青壮年次之,老年人不易发生冻疮。这是因为儿童和少年接受寒冷刺激以后,皮下小血管收缩反应比中年人特别是比老年人大得多。在寒冷的刺激下,儿童和青少年的皮下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血液瘀滞,局部组织营养不良,容易发生损伤;而老年人的皮下小血管对寒冷的刺激不敏感,不易生冻疮。
性别对生冻疮也有一定影响。中青年妇女比同年龄的男性容易生冻疮,这是因为妇女对寒冷的适应性差,皮肤对寒冷的抵抗力低。体质强弱以及血液循环状况好坏,与发生冻疮也有密切关系。患心血管疾病和末梢血液循环机能差的人,局部皮肤对寒冷的适应性、耐受性和抵抗力差,经不起寒冷的刺激,容易发生冻疮。
潮湿是引起冻疮的另一原因。在潮湿环境下生活和工作的人,寒冷更容易破坏其局部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功能,促使冻疮形成。此外,长期站立、缺乏运动、营养不良以及疲劳过度等,也容易发生冻疮。
值得注意的是,冻疮一般都发生在肢体远端,也就是远离心脏、毛细血管较少的地方,如脚趾、手指、耳廓这些部位。因此,寒潮来临之际,更要注意这些部位的防寒保暖。外出时皮肤宜涂油脂,避免长久接触寒冷潮湿,保持皮肤干燥;对好发部位可经常进行按摩及温水浴,改善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