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救火”兵团之肺火篇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09/07/02
2347
分享:
       一年四季均可“上火”,以夏季最为常见,这是因为“火”为夏季主气,火、温、暑三气同性,当人体阴阳不平衡时,五脏六腑便易生“火”,阳亢火气就大。另外,秋冬季节,气候变化无常,空气干燥,也容易“上火”。

  “上火”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眼睛红肿、鼻腔出血、口角糜烂、口腔溃疡、唇舌肿痛、口臭口苦、牙龈肿痛、咽喉不适、胃脘热痛、便秘等。具体而言,“上火”又可分为实火和虚火,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根据“上火”症状的表现部位,有上焦、中焦、下焦之火;根据源自脏腑的部位,则可将“上火”分为心火、肺火、肝火、胃火、肾火等。

  由于火的虚实不同、脏腑不同,需辨证应对。

      ☆肺火  

  【临床表现】由于气候骤然变化,身体不能适应,或劳倦过度,消耗了体内阴液,从而引起肺阴不足,肺火上炎,表现为鼻腔烘热、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咽干口燥、声音嘶哑及潮热盗汗等。

  【推荐用药】以滋阴清热、润肺化燥为治则。建议选用的药物有:1.泻白散(泻肺散)——由地骨皮、桑白皮、粳米、甘草组成。有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之功。用于肺热咳嗽,甚则气急,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质红,苔黄,脉细数。可治疗结核病、肺脓疡、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百日咳等病症。散剂:每日1剂,水煎分2~3次饭前服。蜜丸剂:每丸重9克,成人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7岁以上小孩服成人量1/2;3~7岁服成人量1/3。2.麦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为麦冬、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具有滋阴养肺功效。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3.羚羊清肺丸——由浙贝母、桑白皮(蜜炙)、前胡、麦冬、天冬、天花粉、生地黄、玄参、石斛、桔梗、枇杷叶(蜜炙)、苦杏仁(炒)等24味中药组成。具有清肺利咽,清瘟止嗽之功。用于肺胃热盛,感受时邪,身热头晕,四肢酸懒,咳嗽痰盛,咽喉肿痛,鼻衄咳血,口干舌燥。口服,一次1丸,一日3次。4.玄麦甘桔冲剂——由玄参、麦冬、甘草、桔梗组方。具清热滋阴,润肺祛痰之功。用于虚火上炎,咽痛,干咳少痰等。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痰湿内盛者忌用)。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