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虑一:豆浆的“抗营养因子”是好还是坏?
“抗营养因子”是一系列成分的统称,包括单宁、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剂、大豆皂甙等。为什么叫“抗营养”呢?因为这些物质在达到一定浓度的时候确实会妨碍营养素的吸收,比如单宁和植酸会降低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吸收利用率,胰蛋白酶抑制剂造成胰腺肿大等等。特别是大豆的副产品——豆粕,作为饲料喂养家畜时,这类成分过多会延缓家畜的生长。因此以前人们将其命名为“抗营养因子”,并且想方设法把它们从饲料中去掉。可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这些抗营养因子成分在含量低的时候是不会影响营养素吸收的,反而会有许多保健效果,比如抗肿瘤、抗衰老等。特别是对现在的人们来说,面临的问题往往不是营养不足而是过剩,所以少量的抗营养因子成分就变成了宝贝,受到营养学家的追捧。
生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较高,但是把它做成豆浆,经过加水稀释和加热煮沸,大部分抗营养因子会被消除掉,或是失去活性。据实验研究的结果,豆浆中的各类抗营养因子含量极为有限,并不会妨碍营养素吸收,反倒会提供许多保健作用。
顺便再提一句,至今仍常看到四处流传所谓“豆浆鸡蛋不能同吃”的说法,号称“豆浆中有胰蛋白酶,会影响鸡蛋蛋白质的吸收”。事实上,豆子中有的是“胰蛋白酶抑制剂”,但做成豆浆并煮沸后,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活性只剩不到11%,又被大量稀释(市售豆浆一般加20倍水制作),根本不会影响到蛋白质的吸收。
顾虑二:豆浆打得太细,会不会引起血糖的快速升高?
有这个顾虑的肯定是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受损患者。他们按照医生的指示,不要吃过分精细的食物和颗粒太细碎的食物,这类食物一般都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而豆浆是将大豆彻底打碎,特别是现今流行的“五谷豆浆”,把各种粗粮细粮放到一起打成均匀的细浆,这会不会让血糖上升太快呢?
其实,各种豆浆都属于低糖食物,饮用之后血糖只会发生很小幅度的变化,相比糖水和粥而言,这一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了。因此,完全不必担心喝豆浆(包括五谷豆浆)会引起血糖的剧烈波动,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饮用。
有意思的是,豆浆不但本身血糖指数低,还有一定的延缓消化的作用。加了5%白糖的豆浆与纯糖水相比,血糖上升的速度和幅度都要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