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代医学家都非常看重细嚼慢咽。唐代名医孙思邈《每日自咏歌》云:“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明朝的《昨非庵日纂》云:“吃饭须细嚼慢咽,以津液送之,然后精味散于脾,华色充于肌。粗快则只为糟粕填塞肠胃耳。”《老老恒言》云:“入胃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二口化,细嚼也;三腹化,入胃自化也。”《养病庸言》云:“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
细嚼慢咽,有助于保持体型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同分量的一种食物,肥胖的男性用8~10分钟就吃完了,而消瘦者却用了13~16分钟。他们由此考虑用减慢进食速度的方法来进行减肥试验,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细嚼慢咽会大大降低我们吃饭的速度,而吃饭速度的降低就意味着我们每顿饭都能少吃些。日本狮王齿科卫生研究所曾和东京齿科大学合作,对东京都内340位20~60岁公司职员进行肥胖和吃饭速度关系的调查。以BMI(体质指数,即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所得的数值)=25以上为肥胖标准,调查结果显示:
吃饭速度快的(占总数40%)平均BMI23.5;吃饭速度不快不慢的(占总数45%)平均BMI22.4;吃饭速度慢的(占总数15%)平均BMI21.6。从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吃饭速度的快慢与肥胖的程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通过仔细咀嚼延长就餐时间,就能使少量食物让人获得饱腹感,从而取得减少食量防止肥胖的效果。
细嚼慢咽,吸收营养更充分
实验证明:吃同样的食物,细嚼者和不细嚼者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量是不同的。细嚼者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量分别为85%和83%,而不细嚼者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只有72%和71%。
很多科研机构研究均表明,猕猴桃的子具有辅助降血脂、软化血管和延缓衰老等功效。用猕猴桃子提炼的猕猴桃子油中亚麻酸、亚油酸含量在已探明的80余种植物种子油料与海洋生物中居于前列。而猕猴桃子由于个体很小,而且裹有一层坚硬的外壳,不加咀嚼难以消化吸收。若能在吃猕猴桃时多咀嚼几次,将其中的子嚼碎,将会大大提高猕猴桃子中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