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仲景养生>养生常识

冬季补肾的方法有哪些?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16/11/10
1231
分享: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万物蛰伏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日益缓慢下来,进入养藏时期。

    中医中人体的五脏与季节相对应,肾脏是生命之本,主收藏,与冬季相对应。

    所以冬季养生之要在于养肾,肾养好了,就可以使阳气盛藏于内,精力充沛,阳气充盛,确保来年生机勃勃,有旺盛的生命力。

    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伤害,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所以说冬季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
  
    那么 冬季补肾的方法有哪些呢?
  
    1、食补

    立冬后,可有意识地多吃一些补肾的食品,如山药、黑木耳、栗子、枸杞、黑芝麻、核桃仁等,而枸杞药食同源,有一定优势。

    枸杞在中医里被奉为补肾上品,《本草经疏》言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

    《神农本草经》提到:“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可见长期食用枸杞,通过补肾使阳气充盛,对冬季耐寒有一定作用呢。
  
    枸杞是可以长期食用的,并且安全补肾,然而食用枸杞有讲究,不恰当的方法会造成营养和功效成分难以吸收。研究表明枸杞传统的“炖、泡、煮”等方法,其营养成分吸收率最多只能达到2.03%,大部分营养成分被破坏和浪费掉了。研究证明,枸杞直接嚼着吃吸收效果最好。
  
    2、衣着合适

    冬季养生要避寒就温,要早睡晚起。注意衣着合适,太厚太薄都不好,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3、多晒太阳

    从平时来说,最好操作的补肾方法,便是多晒太阳。多晒太阳可以使体内的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进而促进钙质的吸收,这对老年人骨质疏松、周身疼痛都是有好处的;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人体表皮毛细血管的扩张,起到防治感冒、调理脏腑气血、驱除脾胃寒气、补阳气的作用。
  
    4、泡脚活络

    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重要方法。这是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养肾要先护脚,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睡觉时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

    经常泡脚就可刺激脚部的太冲、隐白、太溪、涌泉以及踝关节以下各穴位,从而起到滋补元气、壮腰强筋、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延缓衰老的功效。因此民间有“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的说法。
 
    5、温齿

    中医认为“齿为肾之余”,保护好牙齿就是保护好肾。温齿,即用温水刷牙和漱口。温水是指水温35℃左右的水。牙齿和牙龈在35℃左右温度下,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6、冷面

    即用冷水洗脸。冷水是指水温20℃左右的水。冷水洗脸,可提神醒脑,早晨冷面,使大脑兴奋,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如果有时间,用冷热水交替洗脸,效果更好。
 
    7、揉耳增肾阳

    长期的诊断观察表明,当人体有病时会在耳廓上出现反应点。因为耳朵上穴位密布,且通四肢百骸,因此中医的耳针疗法就是在耳廓的一定部位,特别是反应区进行针刺或理针,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在外耳的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有一个三角形凹窝,俗称“三角窝”,这一区域对应人体生殖功能,用针灸刺激三角窝耳轮内侧缘的中点,可以治疗女性月经不调,以及男性遗精、阳痿等。
 
    同理,针刺耳穴图上相应的“肾”的部位,也可以起到强肾健身的作用。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不同,除了针刺还有灸法、埋豆、放血、按摩等多种刺激治疗形式,特别是对于因肾气不足所引起的失眠、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搓揉按摩耳廓的疗效相当良好。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