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
【成分】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
软,小便小利,畏寒肢冷。
患有糖尿病的刘女士在服用了半年多六味地黄丸后,听说桂附地黄丸的方子组成比六味地黄多两味药,于是就准备改用桂附地黄丸。她的想法比较简单:“多了两味药,药劲儿肯定比原来大,药效也肯定比原来好。”真的是这么回事吗?
中医用药历来讲究辨证论治,中成药的使用亦不例外。临床只有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才能收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否则,吃进的药与所患病症不相吻合,其结果轻则枉费时日、不见功效,重则南辕北辙、加重病情。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6味药物织成,具有滋补肝肾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腰膝酸软,手足心热,遗精尿频,口干眼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病症。如果患者表现上述症状,被确诊为肿肾阴虚,那么从辨证的角度来讲,选用六味地黄丸就比较合适。
桂附地黄是在六味地黄的处方基础卜加了桂枝、制附子两味药物,其功用生成了,温补肾阳,主要用于治疗肾阳虚、命火不足引起的畏寒舍暖,手足发凉,腰膝酸冷,肢体水肿,小便不利,夜尿频数,舌质淡胖,脉沉细弱等病症。显然,这一系列临床表现与六味地黄的主治病症相去甚远。前者是温补肾阳,后者是治疗肾阴虚,虽然都是地黄,药性却大不相同。
(2)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处方基础上加了知母、黄柏两味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导致的颧红门下,咽喉肿痛,牙龈出血,耳鸣耳聋,五心烦热,血淋遗精等病症。知柏地黄的主治功效就变成了滋阴降火,与六味地黄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人有无“上火”来判定是否应用知柏地黄的。
(3)杞菊地黄丸
杞菊地黄增加了枸杞子、菊花两味药,增强补肾养肝、明目的作用。
(4)明目地黄丸
明目地黄是在把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针对眼病的蒺藜、石决明,滋阴养血的当归、门芍等药,是内眼病症专药。
因此,因人而异,有是症用是药,这是中医、中药的理念,根据不同情况,需要对症的药物,不可以“药多药少”来评价药物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