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去火防泄全攻略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09/05/04
1188
分享:

随着气温的回升,温暖干燥的春季人也容易因“上火”。按照中医理论,“上火”针对小儿、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和妇女各有特点。如小儿上火多是肺火,从中医学的角度看,有些家长常说小孩春天“火”大,容易患感冒咳嗽以及哮喘,实际上就是肺卫阴阳的平衡失调。

 

如何预防孩子上火? “火”大的孩子平素性情急躁、烦躁易怒、大便干、手足心热、喜食冷饮,且食欲一般都比较差,睡觉时盖不住被子,喜欢俯卧而睡。家长应该注意平时的调养,平时应给孩子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肉类及巧克力等热量高的食品。

 

春天以肝气为令,青年人冬天蓄积于体内的阳气随着春暖转为向上外发,易引起内热而生肝火,继而诱发多种疾病。一般来说,肝火旺盛时常伴有性急易怒,口苦咽干,眩晕头胀,痛在头的两侧或头顶部,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干口苦等症状。

 

如果是觉得上火了,要少吃酸味,多吃甘淡性温微辛的食物,以养肝健脾和胃,抗御外邪对人体的侵袭。值得注意的是,肝火旺盛的年轻人禁忌大辛大热及海腥类食物,不宜吃过腻过酸及煎炸食品,以及辣椒、羊肉、海虾、肥肉、乌梅等,以免“火”上浇油。

 

总之,气温升高易“上火”,要预防体内积热。气温日渐升高,人体产热及排汗增加,常会发生疮痈疖肿等化脓性皮肤疾病,针对这些“上火”的表现,可适饮绿豆汤、红豆汤以及绿茶等,并增加黄绿色蔬菜与时令水果的,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

 

这时要少食用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曾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指春天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点甘味的食品,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