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疾病>内分泌>糖尿病

低血糖症的表现 糖尿病患者也须提防低血糖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10/04/02
2985
分享:
     人体血液中需要一定量的葡萄糖,这是人体代谢所必需的。

   葡萄糖多了不行,太少也不行。多了可能是糖尿病,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其危害性的认识已较深入。但是,低了以后产生的危害则大多不甚了解,而糖尿病患者大多对血糖过高诚惶诚恐,生怕引发各种并发症,而对于低血糖则知之不多。其实,血糖过低也是必须注意的。

   什么是低血糖症

   正常人空腹血糖为3.9~6.l毫摩尔/升(指禁食8小时后),餐后2小时小于每升7.86毫摩尔,这种血糖内环境的稳定性是由复杂的神经、体液及细胞之间相互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体在经历进食、运动、饥饿、精神刺激等多种因素下,血糖一般能较稳定。因为正常的糖代谢在进食多了超过需要时可以转换成其他形式在体内储存起来,在不进食时(饭后3~4小时)则将储存的肝糖原和糖由异生作用生成的糖释放到血液以供利用。

   但是,超越了调节能力或调节功能本来就失调(如糖尿病时),那么就会出现低血糖症等一系列并发症状,对健康构成威胁。

   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浓度低于每升2.8毫摩尔(50毫克%),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每升2.5毫摩尔(45毫克%)作为标准。

   糖尿病为什么也会有低血糖症

   临床上低血糖症的原因有多种,分类方法也较多。与糖尿病有关的分属于空腹期的空腹低血糖症,餐后的低血糖(反应性低血糖症)和无症状的低血糖症。

   空腹低血糖症见于服用降低血糖的磺脲类药,如甲苯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醋磺己脲、格列本脲、格列本嗪和格列齐特(达美康)等。

   反应性低血糖症见于2型糖尿病早期。这是由于患者进食后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反应迟钝,引起高血糖,而高血糖又刺激β细胞,造成高胰岛素血症,遂在进食后4~5小时出现低血糖反应。这些患者多有糖尿病家族史,且多有超重或肥胖表现。

   无症状的低血糖症大多在夜间时发生,特别是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要求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时较易发生。这类患者有时在无任何低血糖症状情况下,反复发生昏迷或癫痫,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低血糖症有哪些类型

   根据化验指标和临床表现分为3种类型:

   1、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水平低于每升2.8毫摩尔,且伴有临床症状者,较多见。

   2、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低于每升2.8毫摩尔,不一定有症状。

   3、低血糖反应是指有低血糖相应的症状及体征,但血糖水平不一定低于每升2.8毫摩尔。往往发生在血糖水平下降较快时。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