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见到一位多年没见的老友,谈到他15 但两年前一位朋友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在谈到如何看待那些日夜奋斗在网上打游戏入迷的“网瘾”者时,他讲的一句话一直令我难忘。他说不能小瞧那些痴迷于游戏的上网者,二十年后这些人准能成大事!因为这类人都有一个共性的特点,一旦发现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就会一直醉心做下去,其他的都不闻不问了。如果他醉心于赚钱,他一定能赚大钱;如果他醉心于干事业,没有什么成不了事。
朋友所言极是。其实着迷上瘾是天才们通行的行为,并不是什么病。也只有对一件事陷入疯狂地着迷专一,才能够真正地成就一番大事业。
读微软创始人和美国首富比尔盖茨的传记感触很深。盖茨中学时一般人还不太容易能够接触到电脑,但盖茨所在的学校有一台。不知怎么回事,盖茨就对那台机器着了迷,而编些程序让机器运作更让他乐此不疲。据说盖茨就偷偷地配了一把钥匙在晚上跑到那间计算机房去玩电脑,运行他自编的程序。我估计他的正业学习一定会搞得一塌糊涂。这些的不务正业对编程序着迷一直持续到大学阶段,在读大学时他还继续不务正业地对编软件着迷,甚至在大一没上完居然放弃哈佛大学的学业,要继续着迷地编他的当时并没有赚多少钱的软件。这些“恶劣”行为如果是让我们的中国父母碰到了,估计一定是接受不了,要么痛揍一顿,要么把孩子请到“集中营”给治一治了,当然比尔盖茨的美国父母也接受不了。估计是美国虽然科技先进,但在戒瘾技术方面远不如我国的某些“专家”,没有集中营似的戒瘾中心。假如美国也有我国这样谋杀天才的所谓戒瘾中心,如果他的父母也一怒之下把比尔盖茨送到戒瘾集中营,那后来的软件天才和微软帝国就不会产生了,全世界使用电脑的容易程序也会因此而延后数年。因为网戒中心最牛的一招是让孩子对什么都不会再着迷地热爱了,而这个着迷热爱恰恰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石和最重要的部分。
还有那个疯狂英语的李阳,如果没有当年在大学时疯狂地对英语着迷,其他都不闻不问,天天面对寒风苦练口语数年,就不会有后来的李阳英语风迷全国了。
还记得中国的WORD 如果没有保健品大王史玉柱整日醉心于网游,就没有后来的征途了。
所以着迷上瘾其实是天才着迷于一件事的正常行为,就如陈景润整日醉心于他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样。为什么中国的年青人一醉心于玩玩游戏就让父母大动干革呢?这都是被我国那个强大的高考机器给弄的。
中国的高考就考那么几门,语、数、英,在目前的中国,如果孩子考不上大学,会让父母脸上无光。所以全中国的孩子都要从小就向这个神圣害人的目标--高考努力奋斗着。如果孩子在此期间干了与此不相关的事,比如醉心于玩游戏,误了大好的高考前程,父母当然承受不起,所以就派生了那些戒瘾的集中营。目前的所谓网戒中心与二战时的集中营类似。二战时欧洲的集中营屠杀了数百万的世界上最会赚钱的天才---犹太人,目前中国的网戒中心也在干同样的事,只不同屠杀的对象是未来中国的比尔盖茨们。真正的凶手其实是那个一刀切选拔人才的高考制度。目前的高考制度就设计那么几门课一考,把那些天才、怪才都给排除在外了。如果中国的高考选拔人才制度不改,估计中国那些类似的网式集中营就永远不可能消失。中国的天才们就这些一个个地被提前谋杀掉了,这也是目前我国科技一直难以有作为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们既要取消那么所谓的网戒中心,更要改革高考制度,给那些另类天才一些出路。不能再让那些肆意棒杀中国天才们的悲剧再重演了。 (提示:本文仅作参考,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