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疾病>儿科>育儿知识

莫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剃头挑子”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09/06/23
1482
分享:
    考证过级、人际交往、升学就业……面对大学生承受的种种压力,高校普遍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高校的相应工作实际处于“围城”境地——老师想帮助学生,却未能真正走入学生中间;学生有需求,但对学校心理工作尚未充分认可。  

    学生不了解不信任 

    学校的心理咨询室 

    不久前,吉林某高校大三学生小飞,纵身从教学楼顶跃下,结束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小飞留给同学们的印象并不多,但很深:一头长发,散乱地披在肩上;一身略显破旧的军绿色衣服,始终伴随他到最后。 

    “他是个怪人,经常失眠,喜欢去学校外面的荒地,也不交朋友,成天不跟人说话,一说就语出惊人,曾说‘死亡是一种飞翔’。”同学们回忆。 

    “他那是抑郁症”,小飞的室友,也是他唯一的朋友晓东告诉记者,出事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来了解情况,做出了这个判断。 

    虽然学校的心理咨询都是免费的,并且为学生保守秘密,但小飞从没找过心理老师。 

    “就是学校的才不去呢,被同学看见了怎么好意思?好像自己真有什么病似的。”晓东说。 

    这种想法似乎很普遍。采访中,不少学生对记者表示:“当下社会还不具备一种正常的氛围,能让我们更加平和地看待心理问题。” 

    “说实话,有时遇到挫折,会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挺想找个不认识的人聊聊,又怕让别人知道心里的阴暗面,毕竟有些话难以启齿。虽然社会开放了,大家嘴上说心理咨询挺正常,可总还是感觉见不得人。”大三学生刘萧说。 

    除了自身认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大多不了解、不信任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 

    记者选取了长春的几所高校,每所学校随机采访20名学生,其中半数人“不知道本校有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剩余半数人大都“不知道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在哪里”。即便有咨询需要,他们也倾向于选择“校外咨询机构”。 

    “相对于其他学生活动铺天盖地的宣传,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对外宣传很少,反正我是没见到,也许他们的工作都在汇报里、在文件上?”几个学生不约而同地说。 

    大四学生矫龙道出了一些同学的心里话:“我们对校内咨询有种天然的不信任,虽然据称老师有资质,但难保他们是否很专业,总觉得他们可能跟一般老师那种空泛高调的说教差别不大,所以我宁愿花高价去外面咨询。”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