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按时作息,可高三女儿却每晚半夜三点挑灯做题。上周日,这位妈妈来电求助:调考成绩出来了,女儿每天半夜泡题海,她心里像倒了五味瓶。
小蓓(化名)是汉口一名省示范校高三女生,6月高考逼近,妈妈文女士觉得女儿近况越来越奇怪,做题时会无缘无故趴在桌上哭,有时关在房间里不愿吃饭。4月调考过后,妈妈半夜上厕所,看到女儿房间还有微弱的灯光,一看钟,凌晨三点。文女士说,女儿白天一切如常,每晚按时作息,可据她观察连续这几天,孩子半夜起床做题。
文女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对女儿说只要正常发挥就好了,不要紧张,考不好也没关系。但仍不起作用,女儿还是夜半起床做题。
据称,小蓓平时性格内向,不太喜欢和同学们沟通,成绩在班上中等以上,但4月调考排名下降了十多名,对孩子打击很大。“孩子这种状态参加考试,全家人都很担心。”
高级心理咨询师李水子:考前焦虑是常见的内心感到紧张的情绪反应。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时学习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虑时的效率最高。因此,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小蓓出现反常举止的起因是4月调考排名下降出现了较为反常的情绪波动。
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方法帮助考生们在临考前调整自己的状态:自我暗示法。多给自己一些正性的心理暗示,譬如“我很开心”、“今天学习很轻松”等,快乐平静对待考试;放松训练法。做题遇到瓶颈烦躁时,让自己放松几分钟,用腹式呼吸法慢慢进行呼吸,达到自我放松的效果。
家庭系统内父母所能给予考生最好的支持就是保持性的环境,如父亲沉稳自信,接纳孩子临考前的压力和自卑;母亲平静稳定,接纳孩子临考前的焦虑和紧张,轻松舒适的家庭氛围能帮助考生以最佳的心理、情绪、体能面对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