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和
经询问得知,壮壮不久前做过身体的全面检查,除有点缺锌外,其他各项指标都正常。我摸摸他的额头,没发热,面色少华,小手不温,舌苔黄厚,大便偏干。“壮壮没啥大病,就是有些厌食症,属于中医所说的‘脾胃不和’类型。您不能再用蛋黄‘补肚子’增加营养了,蛋黄属于高蛋白不易消化的食物,不但不‘补肚子’,还会加重消化不良而加剧厌食。”
我告诉刘大妈,小儿厌食多见于1~6岁儿童,中医认为,厌食属脾胃病的范畴,因饮食不节、喂养不当、长期偏食等,影响和损伤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让孩子服用小儿健胃消食片加启脾丸,并补锌,因为缺锌也会使食欲和消化功能减退。再者,壮壮脸色苍白,小手不温,可用中药饮片中的热药盐附子、肉桂各9克,粉碎过箩,用适量的米醋调匀敷于手心及足心,至手足转温为止。”
而小儿厌食除了“脾胃不和”型外,主要还有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等。
脾胃虚弱
【典型案例】南南今年5岁,自小体弱,近1年来常常是厌食,甚而拒食,进食时易恶心呕吐,形体消瘦,四肢不温,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出汗,平时易感冒,便溏,舌苔薄白,脉细无力。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型厌食。
【用药指导】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水谷精微(泛指人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为气血生化之源。由于小儿脾胃弱,消化能力较差,加上体质虚弱,饮食不能自节,导致脾运胃纳功能失调,脾气虚难以运化营养物质,胃气虚则无力消化食物,致使厌食加重,体弱多病。
治宜健脾益气。药用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淮山药、姜半夏、生薏仁、炒扁豆、砂仁、桔梗、陈皮、炙甘草。
胃阴不足
【典型案例】6岁的金金,自患重感冒后,食欲不振,口干咽燥多饮,继而厌食呕恶,皮肤干燥无光泽,头发枯黄,面色苍白,易汗出,手足心热,大便干结,小便黄短,舌质红少津,舌苔花剥,脉细数。中医辨证为胃阴不足。
【用药指导】胃喜润恶燥,以和降为顺。如果素体阴虚,再加上患热病后,耗伤津液,以致胃中阴津损伤,不能濡养胃气,虚热郁于胃中,影响胃纳及和降功能,出现胃阴不足症状。
治宜滋阴养胃。药用北沙参、太子参、麦冬、石斛、玉竹、白芍、乌梅、麻仁、生山药、炒麦芽、炒谷芽、陈皮、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