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疾病>儿科>育儿知识

传统中医药治疗儿童性早熟疗效如何?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10/12/22
2494
分享:

    卫生部最近下发的《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文件中明确指出:“女孩8周岁以前开始乳房发育,1O周岁以前出现月经;男孩1O周岁以前出现睾丸、阴茎增大等特征为性早熟”。小儿性早熟问题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呈日趋增多趋势,科学各方面研究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性早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传统医药对儿童性早熟如何认识?

    ⑴中医认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皆属于肾。肾为先天之本,主元阴元阳。小儿肾常虚,肝常有余.易阴阳失调。肾阴不足不能制阳,相火偏亢则冲任二脉亦为病,而致“天癸”早至。冲任二脉与肝肾经脉相互交错.且肝肾同源,肾主闭藏,肝主疏泄,肾肝需相互协调,若肝气不疏,郁久化火,湿热内蕴,在上则挟痰瘀结于乳络,在下则湿热下注,引动相火,月经提前出现,故认为小儿性早熟病在冲任而源在肝肾。

    ⑵儿童性早熟以肾为根本,与肝脾活动也有关。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小儿易肾阴不足,肾阴亏虚水不涵木则肝阴不足。“乳房属胃.乳络属肝”,肝肾不足,肝失条达,气机郁滞,冲任失调,乳房经络疏利不畅,阻塞乳络,乳络瘀阻,则乳房硬结,不通则痛。肝病及脾则脾失健运,生湿成痰,积于乳络,日积月累渐成肿块。总之,由肝脾肾三脏互为而致。

    ⑶性早熟属天癸不至而至者.当归予肾纳未充,肾火易浮。且小儿肝用未全,疏泄未调,故又表现肝阳易旺。

    ⑷性早熟的病机既有阴虚火旺,又有脾肾两虚,更有痰湿凝滞,或见瘀滞脉络,也有先天不足,又呈后天失调等因素。

    总之儿童性早熟发病的机理主要阴虚火旺,肝经湿热、肝郁化火导致。

    中医中药治疗儿童性早熟的优势何在?

    目前,对于儿童性早熟的西医治疗主要应用孕酮类药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治疗。孕酮类药虽可反馈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使性激素下降第二性征消退,但不能抑制骨骺融合过快,故不能改善身高,且长期应用可使体重增加,轻度高血压或可对肝功能有一定损害;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虽既可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又可控制骨骼过速增长。但因其价格昂贵而临床少用。临床实践证明,应用中医药不仅可减慢第二性征的发育,而且可明显减慢性早熟儿童的骨骼生长,延缓骨骼成熟,从而防止骨骼过早融合而改善最终身高。

仲景牌知柏地黄丸 阴清热。用盗汗,耳鸣遗精,口干咽燥。

    传统中医中药治疗儿童性早熟的疗效如何?

    相关资料显示,儿科专家对小儿性早熟进行中医辨证,发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阴虚火旺征象,表现为怕热、口渴、面红升火、烦躁易怒、五心烦热、盗汗、便秘及舌质红绛或舌边尖红等,予滋阴泻相火的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治疗,用药后,随阴虚火旺征象的显著改善,患儿的第二性征明显消退,骨骼生长显著延缓。科学研究发现。补肾中药对性早熟患儿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功能有调节作用,同时可在转录水平调节成骨细胞BGP的基因表达,故可达到改善早熟患儿骨骼发育的作用。

    从肾阴不足与肝郁化火入手,前者应用知柏地黄丸,后者应用丹栀逍遥丸,临床中收到满意效果,据统计假性性早熟19例单用知柏地黄丸治疗,乳房发育均在2个月内开始缩小,3~5个月内外阴着色消退。大小阴唇变小,骨龄维持在治疗前水平,骨龄超前情况相对治疗下降。7例随访病人于2年内骨龄恢复至正常水平。

    性早熟儿童及其家长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⑴幼儿及孕妇应慎用补品,如人参、蜂王浆、新鲜胎盘、花粉、鹿茸等,以防假性性早熟发生,同时哺乳期妇女亦慎长期服用避孕药,以免通过乳汁影响幼儿;

    ⑵独生子女偏食、过食、蛮补严重现象,以荤菜为主,少吃蔬菜、粗粮、鸡鸭鱼肉、牛奶鸡蛋等过多摄入动物蛋白,应该加以纠正及家长朋友转变着思想关键。避免营养过剩,导致性早熟。

    ⑶患病后应积极治疗,要对家长和患儿说明发病原因,解除思想顾虑,必要时配合心理教育和正确引导。才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版权归宛西制药-仲景健康网所有,转载请说明出处!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