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捏积疗法主要是从患儿尾椎下开始,术者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推、捏、捻、放、提,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如此循环,方便易行。
诊断标准
1.红细胞形态呈明显低色素小细胞表现,MCV<80FL,MCH<27Pg,MCHC<31%,3个月~5岁末梢血血红蛋白<11g/ L,6岁~14岁<12g/ L。
2.有明确的消化、吸收障碍引起缺铁的原因。
3.血清铁<60μg/L。
4.总铁结合力>62.7m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15%。
5.骨髓细胞外铁明显减少,铁粒幼红细胞<15%。
6.红细胞原卟啉>500mg/L。
7.血清铁蛋白<16μg/L。
8.铁制剂治疗有效,治疗6周后血红蛋白上升10g/L以上者。
符合以上第1条和第2~8条中至少2条者,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该病属于“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营养性贫血脾胃虚弱证:临床见面色黄,少华或淡白,食欲不振,神倦乏力,或有腹泻便溏,唇舌色淡,苔薄脉弱。
适应证
年龄0.5岁~12岁的小儿,属于西医缺铁性贫血中医脾胃虚弱证型者。
禁忌证
1.后背有疖肿、外伤或有某些严重的皮肤病而出现背部皮肤病损者;
2.患有某些严重的心脏病,操作时由于小儿哭闹,可能加重病情甚或出现意外险情者;
3.患有某些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的疾患,或后天中枢神经系统因感染、外伤而出现明显的损伤,表现为明显的智力低下者;
4.患有某些出血性疾病者;
5.患有某些急性热性病者。
操作方法
一、操作前的准备
捏积术应在早晨小儿空腹时进行,如果在进食后施术,容易因哭闹而发生呕吐现象。操作时室内温度要求适中,如果室温过高,患儿容易出汗,影响术者的操作,室温过低,因患儿需脱衣服暴露脊背,容易受凉而发生感冒。
操作时应避开室内的桌边、床角,以防患儿由于哭闹、挣脱而发生撞伤。
操作者应对患儿态度和蔼,争取患儿的合作。冬天操作时,操作者的双手不易过凉,避免小儿由于寒冷刺激而发生惊恐哭闹。
操作前将患儿腰带松解,暴露出整个脊背,体位要求自然、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