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列汀可能引发胰腺疾病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09/08/28
3915
分享:
    最近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被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可能对胰脏产生不良作用,在某些患者中可能会导致轻度胰腺炎,而且在长期使用此药的患者中发生胰腺癌的风险也会增加。《糖尿病》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西格列汀(sitagliptin)(例如默克公司的新一代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Januvia),会引发被认为是胰腺炎风险因素的一些胰腺异常情况出现,并且随着时间的延续可能会最终导致胰腺癌。西格列汀是一类可以增强胃肠激素[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作用的新药。

  GLP-1药物与胰腺炎相关?

  此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Peter Butler教授说:“2型糖尿病是一个会跟随患者一生的疾病,因此患者经常会在几年时间内使用同一种药物,所以药物出现的任何不良作用都可能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罹患胰腺癌的风险,这一问题非常值得引起大家的关注。现在让我们担心的是,直到胰脏被切除或者接受相关检查之前,都不会发现此药对胰脏这一意料之外的不良作用。”

  美国FDA已经发出警告,提醒医务人员注意与艾塞那肽注射液(Byetta)相关的急性胰腺炎风险,该药与Januvia一样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由于还不清楚发生胰腺炎的病例和艾塞那肽注射液之间的关联机制,该药的生产厂家认为这一关联也有可能只是偶然的。而UCLA的研究认为,增强GLP-1作用的药物和胰腺炎之间可能确实存在关联,估计是因为该药增加了新生细胞堵塞胰腺管的几率。

  在这一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人类胰岛淀粉样多肽转基因(human IAPP transgenic,HIP)大鼠来测试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metformin)。二甲双胍是上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的另一类糖尿病治疗药物,而且最近发现该药还具有抗肿瘤作用。研究人员希望可以发现这两种药物单独使用以及联合使用时,如何影响胰岛疾病的进展,尤其是它们如何影响胰岛内β细胞的。在代谢正常的人中,β细胞负责释放胰岛素,而在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β细胞释放胰岛素的量不足。HIP大鼠模拟了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的代谢模式。研究人员用40只大鼠进行了为期12周的研究工作。

  二甲双胍有保护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会产生协同效应,对受试大鼠体内的β细胞起到保护作用,改善β细胞的功能,并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度。然而单独使用西格列汀时,大鼠胰腺管内细胞生成率异乎寻常的高,有些大鼠胰腺导管细胞出现化生(ductal metaplasia),另外有1只大鼠发生了胰腺炎。而二甲双胍似乎可以减弱西格列汀的不良作用。

  Butler教授说:“二甲双胍对西格列汀不良作用的抑制是非常吸引人的,而且可能会为我们提供一个安全使用GLP-1类药物的潜在方法。这一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由于二甲双胍降低了大鼠体内血糖值,或者是由于该药最近被发现的抗肿瘤作用所致。”Butler教授还表示,目前此项研究是在大鼠中进行的,西格列汀这一不良作用也可能在人体中并不会出现。但从目前的这些研究发现来看,在其他新的数据出现之前,选择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GLP-1类药物的做法是明智的。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