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腹泻:补液补出“水中毒”
壮壮这几天腹泻,每天拉稀水便10多次,呕吐数次,并伴发热,妈妈带他到个体诊所输液,还没输完,壮壮便处于昏迷状态,烦躁不安,呼之不应,四肢间断性抽搐。妈妈赶紧打车将壮壮送到大医院,医生询问了病史,给孩子作了全面体检后,考虑为输液不当所致水中毒(稀释性低钠血症)合并脑水肿,化验血钠值为118毫摩尔/升(正常值为135~150毫摩尔/升)。诊断明确后,立即给予供氧、补碱、静滴高渗氯化钠溶液等治疗,病儿终于转危为安。
医生点评:水中毒亦称稀释性低钠血症,是指体内水分过多,导致血液稀释、血钠浓度降低的情况。临床上,输液导致水中毒并非少见,幸好大多数为轻度水中毒。该病儿由于短时间内水分进入体内过多,超过了肾脏的排出速度,过多的水使细胞外液稀释为低渗液,细胞因水进入而发生水肿,造成水中毒。病儿表现为精神萎靡,全身无力,肌张力降低,体重增加,浑身浮肿,尿量先增后减,呕吐、腹胀。脑水肿明显时,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病儿生命。其实,对于急性腹泻并轻度脱水的病儿,治疗首选口服药,并不需要静脉输液。
脑血栓:输液输出“肾功能衰竭”
老王40多岁患了脑血管病,听人说每年输两次液可以预防脑血栓,便通过关系坚持去一家小医院输液,想不到却引起了肾功能衰竭。
医生点评:这是输液反应造成的。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很复杂,仅危险因素就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肥胖、吸烟、红细胞压积增高等20多种,只有针对性地、坚持不懈地治疗这些危险因素,才能更好地控制脑卒中的发生。输液只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效。如脑栓塞、血栓形成的急性期等,应由医生视病情决定选择哪些药物静脉滴注,因有的药物能稀释血液、改善脑局部病灶的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有的可抗血小板聚集,有的有溶栓作用等。特别是溶栓治疗必须在有条件的大医院进行,因其副作用是易引起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