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服药时间间隔
服药时间间隔是和药物半衰期相接近的,药物半衰期是指血液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当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低于半衰期的浓度时,即起不到治疗作用。除少数半衰期很短或很长的药物外,多数药物的服药时间间隔约等于1个半衰期。如某药物的半衰期为8小时左右,则此药物的用法可为“1日3次”。药物代谢动力学中的1日应按24小时计算,一日几次按小时来等分给药,则服药时间间隔应为8小时。但目前不论门诊或住院病人用药都是根据饮食习惯,只把白天时间算作1日,依据早、中、晚三餐的时间来定,因此就有餐前、餐中、餐后服等,则服药时间间隔约为4~6小时。服药时间间隔采用前者,可使血药浓度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有利于药物充分发挥疗效;而服药时间间隔采用后者,则血药浓度忽高忽低,影响药物的疗效发挥或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特殊的服药时间
要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除应了解药物的半衰期外,还应掌握血药浓度的波动,结合病理活动规律和人体生物节律的变化,尽量合理安排给药时间,才能确保药物的疗效。大部分药品特别是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氯化铵等,应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这样可以减轻药物对胃肠黏膜的刺激,但也有一些药物需要特殊的服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