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的前世今生之漫画版(一)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15/07/14
3626
分享:
 

   说起六味地黄丸,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作为最为知名的一款补肾中药,六味地黄丸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



 

    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著名的大医学家,也就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张仲景,用八味中草药制成了“肾气丸”,也叫“金匮肾气丸”,载于《金匮要略》中。
     

    北宋时期,一位姓钱,任性的著名儿科太医钱乙在肾气丸的方中去掉附子、肉桂两味药材,让金匮肾气丸duang的一下就变成了六味地黄丸。虽然药材看似少了,但逼格却提高了不少。|

 
 

    等等,好像有哪里不对?治疗肾虚的六味地黄丸是一个儿科医生发明的?





|


    没错,不过,钱乙当时用六味地黄丸是用来治疗走路迟、说话迟、出牙迟等 “五迟证”的,好让他们恢复萌萌哒的可爱模样儿的。


    在古代,我们的祖先生孩子可不讲究优生优育,而是以量取胜。因此孩子发育不好,得了“五迟症”的自然很多,而这种病主要就是因为肾阴不足发育迟缓所致。

 
    六味地黄丸具有“三补三泻、肝肾同补,补而不滞,药性平缓”的特点和疗效,口碑就传啊传的就传开了,根本停不下来的节奏啊。

    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从宋朝到大辫子清朝,六味地黄丸的主治病种不断被应用,(加画面:几百年间,已从当初的儿科药发展成为内、外、妇、儿、老年、五官、孕育、皮肤等皆可应用的。)|
 

 
    用现在的研究来看,六味地黄丸覆盖了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等多个系统(此处让我喘口气)。

 
 
 



 
 
      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和经济的发展,我们进入网络sousou的高速时代,饮食和作息习惯都与老祖宗有了很大的不同。
 





 
 
 
     现代人那是放开肚皮胡吃海喝,对酒当歌夜夜欢啊。也因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年轻人熬夜加班成常态,让多少正当年的欧巴变成腰围4尺半的胖大叔,让多少外表鲜丽的白骨精卸了妆容就成了斑斑娘、黄脸婆。
 
      

|
 
 
 


     幸好,我们还有六味地黄丸。曾有报道说六味地黄丸治疗的病症涉及137种。全国现有692家制药企业可以生产六味地黄丸。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