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哪些药物忌饮酒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8/09/11
3654
分享:
       小李和几位同学聚会,饭桌上气氛热烈,大家连干三杯酒。不一会,小李就感到明显的不适,先是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继而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原来,小李这两天因为牙痛,一直在服用甲硝唑片,发生这些症状的原因是乙醛中毒。

  【药师提醒】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通常在肝脏迅速而完全地被氧化。首先在肝脏内代谢变成乙醛,再氧化成乙酸盐或乙酰辅酶A,然后继续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体内这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需依赖酶来完成,如乙醛氧化时,需要乙醛脱氢酶的参与。

  甲硝唑具有抑制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服药后饮酒,酒的代谢物乙醛便不能进一步氧化,血中乙醛的浓度明显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便会出现面部发热、潮红、眼结膜充血、胸闷、心慌、恶心、呕吐、口干、出汗、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视觉模糊、精神错乱等症状,甚至休克;更严重的还会发展为呼吸抑制、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乃至死亡。这种反应一般在用药与饮酒后15~30分钟发生。

  除甲硝唑之外,乙醇还与不少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同时服用可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有可能增大药物的作用或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药物的疗效,增加毒性和不良反应。

  1.抗菌药

  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呋喃唑酮、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等药物有抑制乙醛脱氢酶的作用。而乙醛脱氢酶又是分解乙醇的重要酶,缺乏时就阻断了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进一步代谢,导致体内乙醛蓄积中毒,出现皮肤潮红、头痛、恶心、腹痛、腹泻、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对心脏病、脑血管病患者有致命的危险。因此,无论是口服还是注射此类抗菌药,均应忌酒。

  酒与抗结核药利福平同期服用,所含乙醇能影响人体对其吸收率,降低生物利用度,并加重其对肝脏的损害。酒中所含乙醇能加重环丝氨酸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症状,如头痛、头晕、嗜睡等,甚至引起惊厥。

  2.神经精神类药

  乙醇是肝药酶抑制剂,可使地西泮、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药物的半衰期延长,代谢减慢,从而使药物的镇静及呼吸抑制作用大大增强。乙醇还可与水合氯醛结合生成具有毒性的醇合三氯乙醛,使毒性加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加之乙醇本身对中枢神经也有抑制作用,因此酒与这些药物合用非常危险。

  同时,饮酒可激活抗癫痫药的药物代谢酶,加速这类药物的代谢,而降低药效。

  对精神病人来说,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等能抑制乙醇代谢,使乙醇分解缓慢,加重颜面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酒与阿米替林、丙咪嗪、氯丙咪嗪、多虑平等同时服用,能加快其代谢,导致这些药物毒性增加。

  3.解热镇痛药

  乙醇能促进胃酸分泌、损害胃粘膜,若与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合用,则加重对胃肠粘膜的刺激和损害,可增加药物引起消化道溃疡和出血的危险。乙醇还能抑制扑热息痛的排泄,若同时使用超剂量的扑热息痛,可引起严重肝坏死或肝昏迷,甚至导致急性肾衰竭致死。

  另外,酒与吗啡、氢化吗啡、哌替啶等止痛药合用时,易产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需要注意。  

  4.心血管用药

  酒与洋地黄毒苷、地高辛等强心药合用时,乙醇会降低血钾浓度,而低血钾又能增强人体对洋地黄类强心药的敏感性,导致患者洋地黄中毒。

  对心绞痛病人来说,硝酸甘油可迅速扩张血管,是价廉物美的良药。但服用这类药物时应避免饮酒,因其所含乙醇对交感神经和血管运动中枢有抑制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扩张,药物与乙醇产生协同作用,导致血压明显下降,轻则会加剧头痛,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而服用胍乙啶、利血平、肼屈嗪、甲基多巴等抗高血压药物时饮酒,也会产生协同作用,加重病人体位性低血压程度,甚至发生休克。

  另外,酒与双香豆素、华法林等抗凝血药合用时,会使肝药酶活性增强,加速抗凝血药的代谢,使药效降低。

  5.胰岛素和降血糖药

  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如同时饮酒,所含乙醇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会产生严重低血糖发生导致突然晕倒,有时还可使病人发生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神经系统疾病。

  服用降糖药物如格列本脲、氯磺丙脲、二甲双胍时,如果少量多次饮酒,会促进肝药酶分泌,使降糖药加速代谢而降低疗效。大量饮酒则能抑制肝药酶的活性,使降糖药的代谢受阻,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出现头晕、呕吐、心慌、出冷汗、昏睡、血压下降等症状,并可诱发乳酸血症,严重者可导致休克而危及生命。

  6.维生素、抗过敏药

  酒与维生素B1、维生素B2同服,所含乙醇对胃粘膜有一定刺激和直接的毒害作用,影响人体对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吸收,降低药效。与维生素A同服,所含乙醇可阻断其转化过程,降低药效。

  抗组胺类药物苯海拉明、赛庚啶、异丙嗪、扑尔敏等与酒同服,会增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7.缓释、控释制剂

  缓释、控释制剂如硝酸甘油缓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是药物与辅料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的制剂,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长效制剂。具有给药次数少、峰谷血药浓度波动小、相对药理作用稳定、副作用小等特点。这类制剂的作用特点是进入胃中后,通过胃液的作用使药物缓慢释放而发挥药效的。如果同时饮酒,所含乙醇能使这类制剂中的辅料溶解加速,药物提前释放,达不到长效作用,还可能增加毒性反应。

  总之,服药期间尽量不要饮酒。对饮酒嗜好者,临床医生应再三嘱咐病人在服药前1~2天禁酒,以免体内尚未完全代谢的乙醇影响药物的疗效。由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有一个过程,部分药物代谢比较缓慢,故服药后5~7天内也不宜饮酒。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