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的肾,指的是一个系统,不是指西医解剖学上位于人体背部两侧的“蚕豆”状脏器。
中医的肾包括:1.和生长有关的所有系统;2.髓的系统,包括脊髓,脑髓等,“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3.生殖系统;4.主管大小便,“肾司二便”;5.人体水的系统;6.造血系统;7.力量的系统;8.“志”的系统,“肾藏志”;9.骨的系统;10.部分代谢的系统,等等。
误区 补肾,不只是“壮阳”
这里的“壮阳”是指非常狭隘的“兴阳事”。性为人之天性,本无可厚非,然纵欲过度、耗散元气已属不该,再求速效壮阳,无异于饮鸩止渴。一些“壮阳”药物以耗散人体仅剩的元气为代价而起到壮阳作用,刚服用时管点用,长期吃下去则功能尽失,后悔晚矣。
其实,中医称肾为肾元,为元气,为先天之本,并收五脏之精而藏之,分肾阴和肾阳。阴为阳之体,阳为阴之用,简言之,阳旺是以物质为基础的,什么是肾阳的物质基础?是五脏之阴精,而不是单指肾阴。肾也是人力量和精力的源泉,青少年腰杆挺得倍儿直,精力旺盛,这是肾气足的表现;有些老年人,弯腰驼背,精力不济,这是肾气衰的表现;这就是《内经》讲的“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而有些老年人,八九十岁了,还腰杆挺直,精神头很足,除了先天肾气足外,和后天的养生也有很大的关系。
现象 现代人肾阳亏者居多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讲:“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然我观今人之脉,结合分析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却得出现代人的体质是肾阴阳两亏居多,且以阳亏为主。
现代人多以食寒凉辛辣咸甘等重味为主,脾胃先伤于前,导致脾胃吸收营养的功能下降;又多食肉、油等膏粱厚味,再加上喝酒过多、休息过晚、工作压力大、心情不爽、生气等,造成脂肪肝、酒精肝和肝郁气滞等,还会造成肝制造营养的功能下降,即“肝不生血,”肝阴不足;抽烟、空气污染、家庭过度装修、汽车内材料中的有害气体、杀虫剂、空气清新剂等,再加上感冒以后滥用抗生素等因素,造成肺阴受伤,肾无阴精可藏!工作时间过长,为还房贷、车贷等而拼命工作,过度纵欲等,又使阳气耗散过多,造成肾阴阳两亏。
对肾亏者以协调肾阴阳为主,调肝为辅,兼调肺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