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适宜早睡迟起
到了冬天,由于气温较低,心肌梗死、中风、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病高发,体弱者尤其应该注意保暖防病。“按中医的理论,冬日属于‘阳气肃杀’的季节,可以适当早睡、迟些起床来达到养阳气、固阴精。”早上起床后,可以吃些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等热粥来养胃气;连续阴冷天气容易使人心情低落,可以通过慢跑、跳舞、滑冰、打球来调节情绪。
同时,秋冬交替季节,要谨防四种疾病:
11月份是秋冬交替的季节,气温表现既有秋季凉爽宜人的特点,同时也会出现温度骤降的情况。济南市疾控中心日前发布提示,提醒居民谨防四种疾病。
第一是谨防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多发季节在秋末初冬。感染对象以幼儿、学龄儿童和小学生为主,其主要通过食用污染 的水源、食品传播感染,易在幼托、学校出现暴发。预防措施上应注意饮水、饮食卫生;培养饭前饭后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婴儿提倡母乳喂养。
第二是谨防流感和伤风。
流感临床典型表现为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痛、软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并发肺炎。当前正值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最佳时期,建议患有慢性病、体弱者、老人和儿童等及时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进行预防。
第三是谨防流行性出血热。
根据疾病流行规律,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季节主要在冬春季。在流行季节,如一旦发现有突然出现高热、“三红”(面红、颈红、胸部红)和“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及皮肤黏膜出血点等流行性出血热症状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第四是谨防甲、戊型病毒性肝炎。
这两种病分别是由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痛、肝肿大,可伴有黄疸症状。各年龄组人群对甲、戊肝均易感,好发年龄主要为15岁以上的青壮年。甲、戊肝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水、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每年冬春季为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好发季节;居民食用生、半生海产品,食用无证食品,个人卫生习惯差等仍是感染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危险因素。
专家提醒,除注意上述疾病预防外,这一季节温差变化大,患有哮喘、老慢支、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应注意保暖,预防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