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健康网>药品>补益类>归脾丸

长夏养生,重在养脾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25/07/30
135
分享:

在长夏养生中,脾胃养护是核心,而归脾汤作为经典的健脾养血中药方,恰好能应对长夏易出现的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问题,成为养生调理的有益助力。


一、长夏为何适合用归脾汤?先看长夏最易出现的 “脾虚问题”


长夏湿热缠身,脾 “喜燥恶湿”,一旦被湿邪困扰,容易出现这些情况:


• 脾胃虚弱:没胃口、吃一点就腹胀,甚至饭后乏力、大便黏腻(不成形、粘马桶);


• 气血生成不足:湿邪耗伤脾胃功能,而脾是 “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久了会气血不足,表现为头晕、心慌、容易疲劳,甚至夏天也手脚偏凉;


• 心神受影响:中医说 “脾主思”,脾虚还可能导致思虑多、睡不好(比如入睡难、半夜易醒)。


而归脾汤的核心功效是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针对的正是 “脾虚 + 气血不足” 的问题 —— 既能通过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君子汤基础)健脾祛湿,改善脾胃运化;又能通过黄芪、当归补气血,搭配远志、酸枣仁安神,恰好贴合长夏 “脾弱、湿困、气血易虚” 的体质特点。


二、长夏用归脾汤,这些情况更适用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用药,若出现以下典型表现,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 明显的脾胃虚弱:食欲差、腹胀、大便稀溏,且舌苔偏白、边缘有齿痕(脾虚的典型舌象);


• 气血不足伴随疲劳:白天没精神、稍微活动就累,蹲下站起时头晕,脸色偏黄、嘴唇颜色淡;


• 脾虚影响睡眠:因思虑多、脾胃不适导致失眠,或睡不踏实(比如梦多、醒后乏力)。


注意:归脾汤偏温性,若长夏湿热严重(比如舌苔黄厚腻、口干口苦、怕热明显),建议先清湿热(如用薏米、赤小豆调理),再根据情况用归脾汤,避免 “湿热未清就补” 导致不适。


三、归脾汤搭配长夏养生,效果更贴合时令


1、搭配祛湿食材,健脾又防滞


归脾汤健脾,但长夏湿重,可搭配少量祛湿而不寒凉的食材,比如:


服药期间,早餐喝 “茯苓山药粥”(茯苓 10g、山药 20g、小米煮烂),茯苓健脾祛湿,和归脾汤相辅相成;

日常喝 “炒白扁豆茶”(白扁豆炒后煮水),温和祛湿,避免湿邪困住脾胃,影响药效吸收。


2. 结合起居与情绪,减少脾虚诱因


服用归脾汤期间,配合长夏起居要点:


别贪凉:避免冰饮、空调直吹腹部(脾胃怕凉,受凉会加重脾虚);


少思虑:睡前少想琐事,可听轻音乐放松(归脾汤能安神,配合情绪调节,睡眠改善更明显)。


长夏养生以“顺应自然、调理脾胃”为核心,归脾汤是对症时的“助力”,但更重要的是日常饮食清淡、避免湿邪侵袭——若症状轻微,通过食疗、起居调整即可改善;若脾虚气血不足明显,再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才能贴合长夏养生“温和调理”的原则。 

汤药煎服不便,可选择更为方便的浓缩丸产品。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