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人都是夏季腹泻的易感人群,腹泻一般是良性的,但严重的腹泻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患者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而老年人,在脱水以后,会使血液粘滞,出现血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军提醒,特别是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尤其要提高警惕。
易感人群——所有人
“大便次数增多,一天超过三次,或者是大便的量增多、性状发生改变,变得稀薄,就是腹泻。有的病人还会便中伴有黏液、脓和血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军表示,腹泻之所以在夏季高发,主要跟气温有关。一方面,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微生物处于活跃的状态,此时,蚊虫滋生、细菌增殖活跃,而且食物自身的腐败在夏季也非常容易发生,一旦饮食不注意就会导致容易腹泻。另一方面,在夏季,人的食欲和睡眠质量会比其他几个季节差,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也不好,时间长了整个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容易遭到外界细菌的入侵。
“整个人群在夏天都是易感人群,像婴幼儿、老人更危险一些,特别是原来有基础病的人,更应该注意防止病从口入。
罪魁祸首——细菌
“其实腹泻在一年四季都会发生,秋冬季节的腹泻主要是肠道病毒,尤其是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病人在早期会出现一些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嗓子疼、流鼻涕、咳嗽,以水样泻为主,这个病小孩更多一些。”李军介绍,夏季的腹泻,最常见的是细菌性的,其中包括食物中毒。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可以伴有腹痛,排便后腹痛可以缓解。有的病人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化验检查可以发现血中白细胞增加,大便中可见白细胞、红细胞。”
腹泻因为大便次数增加,水分的排出也相应增加,所以严重的腹泻可以造成脱水的状态,引起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一些病人虽然腹泻很快就控制了,但会出现一段时间的肠功能紊乱。有基础病的,像糖尿病,腹泻后会出现血糖代谢的紊乱。
细菌性痢疾也是夏季常见的疾病,通常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可以伴有腹痛、发热等。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脑病,感染中毒性休克,这种情况更多见于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