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五大知识问答

来源:仲景健康网发布时间:2009/06/05
2096
分享:
    1.中药煎煮之前是否需要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2.中药煎煮宜选用那些器皿?

  煎药的器皿一般以瓦罐、砂锅为好,搪瓷、铝制品亦可,但忌用铁器、铜器,防止这些金属物品与药物产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

  3.中药的煎煮程序如何?

  ①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至高出药平面寸许,浸泡0.5-1小时。如果方中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使水高出药平面约1-2厘米。

  ②加热火候一般在药物煮沸前用武火,煮沸后宜改为文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疾病的中药也可在煮沸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5分钟左右即可。

  ③煎煮时间一般头煎药物在煮沸后应继续文火煎煮20-30分钟。但具体时间又随药物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治疗外感疾病的药物多气味芳香,煎煮时间宜短,避免久煮而致香气挥发,药性损失;补益滋腻的药物大多可以较久煎煮,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药力完全;象贝壳及化石等多数矿物药则宜更长时间的煎煮。

  ④二煎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入冷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

  4.关于药物的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烊化等的说明

  先煎某些有毒药物(如附子、乌头等)通过久煎可以起到解毒作用,矿物药(如龙骨)、贝壳类(如牡蛎)及某些根茎类药物通过较长煎煮才能使有效成分溶出,故需要先煎。先煎药物一般要求提前煎煮1-2小时,再放入其他药物共同煎煮,余方法同上。

  后下芳香类的药物(如薄荷、砂仁、木香等)久煮会致香气挥发,药性损失,故宜后下,多在药物煎成前5-10分钟加入。

  包煎有些粉末状药物(如蒲黄)及细小的植物种子(如车前子),要用纱布包裹煎煮,使不致浮散或引起粘锅,以便煎煮或饮服。

  烊化胶质药物(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则当趁药液温热时放入溶化,然后混匀服用;或放锅中隔水蒸煮溶化,兑入药液中温服。

  冲服某些粉末样的药物(如琥珀粉、朱砂)不宜煎煮,可直接冲入煎取的药液中混匀服用;或较贵重的药物(如人参、三七)通常多制成散剂,也宜与煎得的其他药物同服;处方中的液态药物(如竹沥、姜汁等)亦不入煎,与其他药液混合服用即得。

  5.一副中药应该煎煮几次为好?

  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分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评论提交后将在24小时内审核完成。如有违规言论将直接删除。)0条评论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